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GB/T 18857-2019(代替GB/T18857-2008)
本标准规定了10kV~35kV电压等级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一般要求、工作制度、作业方式、技术要求、工器具的试验及运输、作业注意事项和典型作业项目。本标准适用于海拔4500m及以下地区10kV电压等级配电线路和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的20kV~35kV电压等级配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3kV、6kV线路的带电作业可参考本标准。
绝缘防护用具insulating shielding apparatus
由绝缘材料制成,在带电作业时对人体进行安全防护的用具。示例:绝缘安全帽、绝缘袖套、绝缘披肩、绝缘服,绝缘裤、绝缘手套、绝缘鞋(靴)等
绝缘遮蔽用具insulating cover apparatus
由绝缘材料制成,用来遮蔽或隔离带电体和邻近的接地部件的硬质或软质用具。
绝缘操作工具insulating band tools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操作工具,包括以绝缘管、棒、板为主绝缘材料,端部装配金属工具的硬质绝缘工具和以绝缘绳为主绝线材料制成的软质绝缘工具
绝缘承载工具insulatingcarrying tools
承载作业人员进人带电作业位置的固定式或移动式绝缘工具,示例:绝缘斗臂车、绝缘梯、绝缘平台等
4.1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要求
4.1.1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理障碍。应具有电工原理和电力线路的基水知识,掌握配电带电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作业工器具的适用范用和使用方法。熟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GB 26859 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GB/T 18857。应会紧急救护法,特别是触电急救。通过专门培训且考试合格取得资格,经本单位批准后,方可参加相应的作业。
4.1.2 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应具有带电作业资格和实践工作经验,熟悉设备状况,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通过专门培训且考试合格取得资格,经本单位批准后,方可负责现场的监护。
4.2 制度要求
应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 26859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GB/T 18857执行
4.3 气象条件要求
4.3.1 作业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作业前应进行风速和湿度测量。风力大于10m/s或相对湿度大于80%时,不宜作业。如退雷、雨、雪、雾时不应作业。
4.3.2 在特殊或紧急条件下,必须在恶劣气候下进行带电抢修时,应针对现场气象和工作条件,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作业人员充分讨论,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技术猎施,经本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问抢修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4.3.3作业过程中如天气突然变化,有可能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恢复设备正常状况,或采取其他措施。
4.4 其他要求
4.4.1 开展作业前,应勘察配电线路是否符合作业条件、同杆(塔)架设线路及其方位和电气间距、作业现场条件和环境及其他影响作业的危险点,并根据察结果确定作业方法、所需工具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4.4.2 对于复杂难度大的新项目和研制的新工具,应进行试验论证,确认安全可靠,制订操作工艺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经本单位批准后方可使用
4.4.3 工作负责人在工作开始前,应与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人员联系。需要停用重合闸的作业和带电断、接引线工作应由值班调控人员履行许可手线。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向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人员汇报,严禁约时停用或恢复重合闸。
4.4.4 在作业过程中如设备突然停电,作业人员应视设备仍然带电。工作负责人应尽快与调度联系,调度未与工作负责人取得联系前不得强送电。
带电作业方式
6.1 绝缘杆作业法
6.1.1绝缘杆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穿戴绝缘防护用具,通过绝缘杆进行作业的方式。典型作业项目及操作导则可参照附录A。
6.1.2作业过中有可能引起不同电位设备之问发生短路或接地故障时,应对设备设置绝缘遮敞。
6.1.3绝缘杆作业法既可在登杆作业中采用,也可在斗臂车的工作斗或其他绝缘平台上采用。
6.1.4 绝缘杆作业法中,绝缘杆为相地之间主绝缘,绝缘防护用具为辅助绝缘。
6.2 绝缘手套作业法
6.2.1 绝缘手套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使用绝缘斗臂车、绝缘梯、绝缘平台等绝缘承载工具与大地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穿戴绝缘防护用具,与周围物体保持绝缘隔离,通过绝缘手套对带电体直接作业的方式。典型作业项目及操作导则可参照附录A。
6.2.2 采用绝缘手套作业法时无论作业人员与接地体和相邻带电体的空气间隙是否满足规定的安全距离,作业前均应对人体可能触及范围内的带电体和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
6.2.3 在作业范围窄小,电气设备布置密集处,为保证作业人员对相邻带电体或接地体的有效隔离,在适当位置还应装设绝缘隔板等限制作业人员的活动范用。
6.2.4 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严禁作业人员穿戴屏蔽服装和导电手套,采用等电位作业方式。绝缘手套作业法不是等电位作业法。
6.2.5 绝缘手套作业法中,绝缘承载工具为相地主绝缘,空气间隙为相间主绝缘,绝缘遮蔽用具、绝缘防护用具为辅助绝缘。
带电作业技术要求
7.1 最小安全距离
7.1.1 在配电线路上采用绝缘杆作业法时,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包括人体活动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7.1.2 斗臂车的臂上金属部分在仰起、回转运动中,与带电体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
7.1.3 带电升起、下落、左右移动导线等作业时,与被跨物间交叉,平行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
7.2 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7.2.1 绝缘承力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应符台表4的规定
7.2.2 绝缘操作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8 工器具的试验、运输及保管
8.1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应使用额定电乐不小于线路额定电乐的工器具。工器具应通过型式试验,每件工器具应通过出厂试验并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试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试验应按GB/T 12168,GB/T 13035,GB/T 13398,GB/T 17622,DL/T 676.DL/T 740:DL/T 803.DL/T 853.DL/T 878 、DL/T 880 DL/T 976 .DLT 1125、DL'T 1465 执行.
8.2 绝缘防护及遮蔽用具的预防性试验应符合表6的规定
8.3 绝缘操作及承力工具的预防性试验应符合表7的规定
8.4 绝缘斗臂车的预防性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8.5 绝缘平台的预防性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8.6 工具的运输及保管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在运输过程中,绝缘工具应装在专用工具袋、工具箱或专用工具车内,以防受和损伤。
b)绝缘工具在运输中应防止受潮、淋雨、暴晒、碰控等,内包装运输袋可采用塑料袋,外包装运输袋可采用帆布袋或专用皮(帆布)。
c)带电作业用工具应存放在专用库房里,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应满足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DL/T974-2018的规定。
9 作业注意事项
9.1 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应根据作业项目确定操作人员,如作业当天出现某作业人员精神和体力明显不适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人员,不得强行要求作业。
9.2作业前应根据作业项目和作业场所的需要,配足绝缘防护用具、遮蔽用具、操作工具、承载工具等。并检查是否完好,工器具应分别装入工具袋中带往现场。在作业现场应选择不影响作业的干燥、阴凉位置,将作业工器具分类整理摆放在防潮布上。
9.3 绝缘斗车在使用前应检查其表面状况,若绝缘、斗表面存在明显脏污,可采用清洁毛中或棉纱擦拭,清清完毕后应在正常工作环境下置放15min 以上;绝缘斗臂车在使用前应空空斗试操作1次,确认液压传动、回转、升降、伸缩系统工作正常,操作灵活,制动装置可靠。
9.4到达现场后,在作业前应检查确认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工器具有无螺帽松动,绝缘遮蔽用具、防护用具有无破损,并对绝缘操作工具进行绝缘电阻检测
9.5:每次作业前全体作业人员应在现场列队,由工作负责人布置工作任务,进行人员分工,交代安全技术措施,现场施工作业程序及配合等,并检查有关的工具,材料,备齐且合格后方可开始工作。
9.6:作业人员在工作现场应检查电杆及电杆拉线,必要时应采取防止倒塌的施。
9.7作业人员应根据地形地貌,将绝缘斗臂车定位于最适于作业的位置,绝缘斗臂车应良好接地。作业人员进入工作斗后应系好安全带,注意周边电信和高低乐线路及其他障碍物,选定合适的绝缘斗升降回转路径,平稳地操作。
9.8采用绝缘斗臂车作业前,应考虑工作负载及工器具和作业人员的重量,严禁超载。
9.9绝缘手套和绝缘靴在使用前应压入空气,检查有无针孔缺陷;绝缘袖套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刺孔、划破等缺陷。若存在以上缺陷,应退出使用。
9.10作业人员进人绝缘斗之前应在地面上将绝缘安全帽、绝缘靴(鞋)、绝缘服(披肩、袖套)、绝缘手套及外层防刺穿手套等穿戴妥当,并由工作负责人(或专资监护人)进行检查,作业人员进人工作斗内或登杆到达工作位置后,应先系好安全带。
9.11在工作过程中,绝缘斗臂车的发动机不得熄火(电力驱动除外)。凡具有上、下绝缘段而中间用金属连接的绝缘伸缩臂,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不接触该金属件,作业过程中不允许绝缘斗臂车工作斗触及导线,工作斗的起升、下降速度不应大于0.5m/s;回转机构回转时,工作斗外缘的线速度不应大于0.5 m/s.
9.12在接近带电体的过程中,应从下方依次验电,对人体可能触及范用内的低压线支承件、金属紧固件、横担金属支承件带电导体亦应验电,确认无漏电现象。
9.13验电时人应处于与带电导体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的位置,在低压带电导线或电的金属紧固件未采取绝缘遮蔽或隔离措施时,作业人员不得穿越或碰触。
9.14 对带电体设置绝缘遮蔽时,应按照从近到远的原则,从离身体最近的带电体依次设置:对上下多回分布的带电导线设置遮藏用具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原则,从下层导线开始依次向上层设置,对导线、绝缘子、横担的设置次序应按照从带电体到接地体的原则,先放导线遮蔽用具,再放绝缘子遮蔽用具,然后对横担进行遮藏,遮蔽用具之问的接合处的重合长度应不小于表12的规定,如果重合部分长度无法满足要求,应使用其他遮蔽用具遮蔽接合处,使其重合长度满足要求。
9.15 如遮藏罩有脱落的可能时,应采用绝缘夹或绝缘绳绑扎,以防脱落。作业位置周用如有接地拉线和低压线等设施,也应使用绝缘挡板、绝缘毯、遮蔽罩等对周边物体进行绝缘隔离。另外,无论导线是粿导线还是绝缘导线,在作业中均应进行绝缘遮蔽。对绝缘子等设备进行遮蔽时,应避免人为短接绝缘子片。
9.16 拆除遮蔽用具应从带电体下方(绝缘杆作业法)或者侧方(绝缘手套作业法)拆除绝缘遮蔽用具,拆除顺序与设置遮蔽相反;应按照从远到近的原则,即从离作业人员最远的开始依次向近处拆除;如是拆除上下多回路的绝缘遮蔽用具,应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从上层开始依次向下顺序拆除,对于导线、绝缘子、横扣的遮蔽拆除,应按照先接地体后带电体的原则,先拆横担遮蔽用具(绝缘垫、绝缘毯、遮蔽罩)、再拆绝缘子遮蔽用具、然后拆导线遮蔽用具。在拆除绝缘这蔽用具时应注意不使被遮蔽体显著振动,应尽可能轻地拆除。
9.17 从地面向杆上作业位置吊运工器具和遮藏用具时,工器具和遮蔽用具应分别装人不同的吊装袋,避免混装。采用绝缘斗臂车的绝缘小吊或绝缘滑轮吊放时,绳下端不应接触地面,应防止吊绳受潮及缠绕在其他设施上,吊放过程中应边观察边吊放,杆上作业人员之问传递工具或遮蔽用具时应一件一件地分别传递,
9.18工作负责人(或专资监护人)应时刻掌握作业的进展情况,密切注视作业人员的动作,根据作业方案及作业步骤及时做出适当的指示,整个作业过程中不得放松危险部位的监护工作。工作负责人应时刻掌握作业人员的疲劳程度,保持适当的时间间隔,必要时可以两班交替作业。
10 典型作业项目及安全事项
10.1 更换直线杆绝缘子
10.1.1 对作业范用内的带电导线、绝缘子、横担等均应进行遮蔽。
10.1.2 可采用绝缘斗车小吊臂法、羊角抱杆法或吊,支杆法等进行更换,严禁用绝缘斗臂车的斗支撑导线。拆除或绑扎绝缘子绑扎线时应边拆(绑)边卷,绑扎线的展放长度不得大于0.1m,绑扎完毕后应剪掉多余部分。
10.2 断、接引线
10.2.1 严禁带负荷断、按引线。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时,应确认后端所有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已断开,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已退出运行。
10.2.2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时,作业人员应戴护目镜,并应采取消弧措施。断、接线路为空载电缆等容性负载时,应根据线路电容电流的大小,采用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及操作杆等专用工具。
10.2.3在查明线路确无接地、绝缘良好,线路上无人工作且相位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带电断、接引线。
10.2.4 带电接引线时未接通相的导线及带电断引线时,已断开相的导线将因感应而带电。为防止电击,应采取措施后才能触及。
10.2.5 禁止同时接触未接通的或已断开的导线两个断头,以防人体串入电路
10.2.6禁止用断、接空载线路的方法使两电源解列或并列。
10.2.7 所接引流线应长度适当,与周围接地构件,不同相带电体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连接应牢固可靠。断、接时可采用锁杆防止引线摆动。
10.3 更换跌落式熔断器
10.3.1 当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可以停电时,应用绝缘拉闸杆断开三相跌落式熔断器后再行更换。
10.3.2 当配电变压器低乐侧不能停电时,可采用专用的绝缘引流线旁路落式熔断器以及两端引线在带负荷的状况下更换跌落式熔断器,绝缘引流线和两端线夹的载流容量应满足最大负荷电流的要求。更换完成后应先合上跌落式熔断器,再拆除旁路引流线。
10.3.3 三落式熔断器之间宜设置绝缘隔离工具,三相引线,绝缘子及横担处均应设置绝缘遮蔽。
10.3.4 一相更换完毕后,应及时对其恢复遮蔽,然后再更换另一相。
10.4 更换直线横担
10.4.1 应根据线路状况确定合适的作业方法,宜采用临时绝缘横担,导线提升器等作业。大截面导线线路宜采用带绝缘滑车组的吊杆法作业。
10.4.2 吊装导线时,绝缘承力工具的有效绝缘长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荷载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3。
10.5 带负荷加装分段开关、隔离刀闸等
10.5.1 带负荷作业所用的绝缘引流线和两端线夹的载流容量应满足最大负荷电流的要求,其绝缘层应通过表6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组装旁路引流线的导线处应清除氧化层,且线夹接触应牢固可靠。
10.5.2 用旁路引流线带电短接载流设备前,应核对相位,载流设备应处于正常通流或合闸位置
10.5.3在装好旁路引流线后,用钳形电流表检查确认通流正常。
10.5.4 带负荷加装分段开关或负荷刀闸时,在切断导线并做好终端头之前,应装设防导线松脱的保险绳,保险绳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10.5.5 在装好分段开关或负荷刀网后,应合上并检查确认通流正常后再拆除旁路引流线
带电作业相关标准 1+x证书 10千伏不停电作业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 (广东南方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下条文摘自《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 26859-2011 (国标强标,注册中国标网标准在线,可以免费阅读)
10 配电设备上的工作
10.1 一般要求
10.1.1 在高压配电室、箱式变电站、配电变压器台架上的停电工作,应先拉开低压侧刀闸,后拉开高压侧隔离开关或跌落式熔断器,再在停电的高、低压引线上验电、接地。
10.1.2 采用高压双电源供电和有自备电源的用电单位,高压接入点应设有明显断开点。采用低压双电源供电和有自备电源的用电单位,在电源切换点上应采取机械或电气联锁等措施。
10.1.3 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等箱式配电设备宜设置验电和接地装置。
10.1.4 两台及以上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共用接地引下线时,其中一台停电检修时,其他配电变压器也应停电。
10.1.5 高压配电设备验电时,应戴绝缘手套。
10.1.6 配电设备中使用的电缆接头,不应带负荷插拔。普通型电缆接头不应带电插拔。
10.2 架空绝缘导线作业
10.2.1 架空绝缘导线不应视为绝缘设备,不应直接接触或接近。
10.2.2 应在架空绝缘导线的适当位置设立验电接地环或其他验电接地装置。
10.2.3 不应穿越未停电接地的绝缘导线进行工作。
10.2.4 在停电作业中,开断或接人绝缘导线前,应采取防感应电的措施。
10.3 装表接电
10.3.1装表接电作业宜在停电下进行。带电装表接电时,应戴手套,防止机械伤害和电弧灼伤。
10.3.2带电安装有互感器的计量装置时,应防止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和电磁式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
10.3.3 配电箱、电表箱应可靠接地。工作人员在接触配电箱,电表箱前,应检査接地装置良好,并用验电笔确认箱体无电后,方可接触。
10.4 低压不停电作业
10.4.3 高低压线路同杆塔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査与高压线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设备的措施。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工作人员不应穿越。
10.4.4 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10.4.5 上杆前,应先分清相线、零线,选好工作位置。断开导线时,应先断开相线,后断开零线。搭接导线时,顺序应相反。人体不应同时接触两根线头。
11 带电作业
11.1 一般要求
11.1.1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等应按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导则执行。
11.1.2 带电作业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如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雪、雹、雨、雾等,不应进行带电作业。风力大于5级,或湿度大于 80%时,不宜进行带电作业。
11.1.3 带电作业应设专责监护人。复杂作业时,应增设监护人。
11.1.4 线路运行维护单位或工作负责人认为有必要时,应组织到现场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判断能否进行带电作业,并确定作业方法、所需工具,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1.1.5 带电作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停用重合闸或直流再启动装置,并不应强送电:
a)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中可能引起单相接地的作业;
b)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可能引起相间短路的作业;
c)直流线路中可能引起单极接地或极间短路的作业;
d)不应约时停用或恢复重合闸及直流再启动装置。
11.1.6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如设备突然停电,应视设备仍然带电,工作负责人应及时与线路运行维护单位或调度联系。线路运行维护单位或值班调度员未与工作负责人取得联系前不应强送电。
11.2 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11.2.1 等电位作业一般在 66 kV、士12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和电气设备上进行。
11.2.2 等电位工作人员应穿着阻燃内衣,外面穿着全套屏蔽服,各部分连接良好。不应通过屏蔽服断、接空载线路或耦合电容器的电容电流及接地电流。750 kV及以上等电位作业还应戴面罩。
11.2.3 等电位工作人员在电位转移前,应得到工作负责人的许可。750 kV和1000 kV等电位作业。应使用电位转移棒进行电位转移。
11.2.4 交流线路地电位登塔作业时应采取防静电感应措施,直流线路地电位登塔作业时宜采取防离子流措施。
11.2.5 下列距离应满足相关安全规定:
a)地电位作业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
b)等电位作业人体与接地体的距离;
c)工作人员进出强电场时与接地体和带电体两部分所组成的组合间隙;
d)工作人员与相邻导线的距离。
11.2.6 等电位工作人员与地电位工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工具或绝缘绳索进行工具和材料的传递。
11.2.7 沿导(地)线上悬挂的软、硬梯或导线飞车进人强电场的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在连续档距的导(地)线上挂梯(或导线飞车)时,钢芯铝绞线和铝合金绞线导(地)线的截面应不小于 120 mm2;钢绞线导(地)线的截面应不小于 50 mm2。
b)在孤立档的导(地)线上的作业,在有断股的导(地)线和锈蚀的地线上的作业,在11.2.7a)规定外的其他型号导(地)线上的作业,两人以上在同档同一根导(地)线上的作业时,应经验算合格并经批准后方能进行。
c)在导(地)线上悬挂梯子、飞车进行等电位作业前,应检査本档两端杆塔处导(地)线的紧固情况。
d)挂梯载荷后,应保持地线及人体对下方带电导线的安全距离比规定的安全距离数值增大0.5 m;带电导线及人体对被跨越的线路、通讯线路和其他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比规定的安全距离数值增大1m。
e)在瓷横担线路上不应挂梯作业,在转动横担的线路上挂梯前应将横担固定。
11.2.8 带电断、接空载线路,工作人员应戴护目眼镜,并采取消弧措施,不应带负荷断、接引线。不应同时接触未接通的或已断开的导线两个断头。短接设备时,应核对相位,闭锁跳闸机构,短接线应满足短接设备最大负荷电流的要求,防止人体短接设备。
11.2.9 绝缘子表面采取带电水冲洗或进行机械方式清扫时,应遵守相应技术导则的规定。
11.2.10 绝缘子串上带电作业前,应检测绝缘子串的良好绝缘子片数,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11.2.11 采用绝缘手套作业法或绝缘操作杆作业法时,应根据作业方法选用人体绝缘防护用具,使用绝缘安全带,绝缘安全帽。必要时还应戴护目眼镜。工作人员转移相位工作前,应得到工作监护人的同意。
11.3 带电作业工具的使用、保管和试验
11.3.1 存放带电作业工具应符合 DL/T 974《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的要求。
11.3.2 不应使用损坏、受潮、变形、失灵的带电作业工具。
11.3.3 带电绝缘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应装在专用工具袋、工具箱或专用工具车内。
11.3.4 作业现场使用的带电作业工具应放置在防潮的帆布或绝缘物上。
11.3.5带电作业工器具应按规定定期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