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电力百科网,您工作和学习的好帮手!  内容标准、版面简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l    网站维护登录   
基础知识         电路电工          电力系统              高电压技术       安全事故           电子技术                计算机                      网络通信             机械传动            油务化验           企业管理              素质教育             技能大赛
电气设备          电机                  变压器                 开关电器           互感器               电容器              避雷器接地             母线绝缘子金具        二次设备           低压电器           仪器仪表                工器具                材料耗材
电力场景         传统发电            风电场                 光伏电站         储能电站             变电站            换流站    直流                架空线路              电缆线路             配电网          电力用户负荷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岗位         设备制造        招标采购监造        勘测设计       安装   调试        验收运维检修      状态监测 状态评价      认证认可            质检监理   信用      电力营销            节能环保             带电作业              概预决算
核心模块         术语   标准        定律公式            教育培训         人才测评            人才招聘交流          技术服务                 电力科普              图片视频          3D交互游戏          教学模型             电力情景剧          新闻新技术             
电力百科网
友情链接
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来源: | 作者:游毅 | 发布时间: 2024-05-12 | 641 次浏览 | 分享到:

ICS29.240.0                                                                                    DL

F 22

备案号:J2512—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759 — 2017

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2017-12-27 发布                                                2018-06-01实行

国家能源局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7年  13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有关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瓦斯内燃发电机组瓦斯预处理通用技术条件》等80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 9项、电力标准(DL) 37项、石化标准(NB/SH) 34项,现予以发布。

上还标准电力标准由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煤矿瓦斯及煤炭建设标准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锅炉压力容器标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石化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7年12月27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蝙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38

DL/T 5759 2017

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收



2017-12-27

2018-06-01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要求制定的

本规范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架空线路、电缆线路、配电设备、配电设各用建筑、工程验收与移交

本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规范由电力行业电气工程施工及调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L/TC42)归口

本规范主编单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靖晓平 苏勇 刘成松 黄庆祥 

             李福明 龚武良 侯义明 刘世华

             程云堂 叶瑞军 张文 仝双华

             葛占雨 王东  田晓  王国俊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杨建平 王文华 徐国庆 邹军峰

             耿景都 余勇 吴若婷 于天刚

             周永利 军陈 新王进弘

             陈金法 宋怡然 严永禾 王 敏

             王玉明 李海生 刘 军 许茂生

             运志涛 严振杰 余常政


总公司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761)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架空线路

  4.1一般规定

4.2杆塔基坑与基础

4.3杆塔组立与拉线安装

4.4导线架设

4.5接户线

4.6杆上设备

4.7防雷

4.8接地

4.9架空线路验收

5电缆线路

5.1一般规定

5.2电缆构筑物

5.3电缆本体的敷设

5.4电缆附件的安装

5.5电缆防火与阻燃

5.6交接试验

5.7电缆验收

6配电设备

6.1一般规定

6.2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6.3配电变压器

6.4母线安装

6.5二次回路及配电自动化终端

6.6配电设备接地装置

6.7交接试验

6.8配电设备验收

 7配电设备用建筑

7.1一般规定

7.2中压开关站和配电室

7.3户外设备基础

7.4通风和照明

7.5配电设备用建筑验收

8工程验收与移交

附录A架空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要求

附录B室内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附录C矩形母线搭接规定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保证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20kV及以下配电设各、线路和设施的施工及验收。

1.0.3 20kV及以下配电设各、线路和设施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无功补偿装置power factor correction installations

主要由并联于工频交流电力线路上的电容器组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和保护等设备组成的成套设备,可固定接入线路或实施人工手动投切和自动投切,用来改善功率因数、调整网络电压和降低线路损耗

2.0.2配电自动化终端remote terminanmit ofdis&ibution automation

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

2.0.3电缆桥架cable tray

由托盘、托槽或梯架的直线段、非直线段、附件及支吊架等组成,用以支撑电缆的具有连续的刚性结构系统。

2.0.4电缆导管cable ducts:cable conduits

电缆本体敷设于其内部受到保护和在电缆发生故障后便于将电缆拉出更换用的管子有单管和排管等结构形式,也称为电缆管 2.0.5电缆构筑物cable buildings

专供敫设电缆或安置附件的电缆沟、浅槽、排管、隧道、夹层、竖(斜)井和工作井等构筑物。

2.0.6浅槽channel

容纳电缆数量较少、未含支架的有盖槽式构筑物。

2.0.7工作井manhole

专用于安置电缆接头等附件或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有盖坑式电缆构筑物。

2.0.8故障指示器fault indicator

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用于检测线路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

并发出报警信息的装置·具各光纤或无线通信功能

2.0.9配电室distribution room

主要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设有中压进线(可有少量出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带有低压负荷的户内配电场所

2.0.10箱式变电站cabinet distnbution substation

经过型式试验的成套设备,包括配电变压器、中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各、中低压内部连接线、辅助设各和回路等元件及外壳

2.0.11预装式开关站prefabricated switch station

由中压开关设各、辅助设各和连接件等元件组成的成套配电设备,这些元件在工厂内被预先组装在箱体内,用来实现线路的联络、分段或分支功能

2.0.12中压开关站MV switching station

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仃冉分配的配电置。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有限或进出线走廊受限问题,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

2.0.13地下式变压器underground-type transformer 一种可安装在地坑内的配电变压器或组合变压器。

2.0.14地坑vault

安装地下式变压器的场所

3基本规定

3.0.1工程采用的原材料、器材、设备应是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的合格产品。

3.0.2应按己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技术文件进行施工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对重要的施工项目或工序,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3.0.3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监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施工期间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对于隐蔽工程,应实行旁站监理和验收,重要部位应有影像资料(照片或录影)和专项记录。

4 架空线路

般规定

4.1.1环形混凝上电杆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混凝土电杆》GB/T 4623的规定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电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偏心、露筋、跑浆、蜂窝和内表面混凝土塌落等现象。

3普通钢筋混凝上电杆表曲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的宽度不应超过0.1mm、长度不应超过1 /3周长

4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应无纵、横向裂缝

5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

6分段混凝土杆钢板圈或法兰应无变形,端面应垂直于杆段轴线。

7电杆顶端应封堵良好

8预埋穿心孔和螺母孔不应有混凝土堵塞。

9制造厂商标及埋深线标志应清晰

4.1.2钢管杆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DL/T 646的规定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构件的标识应完整、清晰可见

2镀锌层表面应完好、无剥落和锈蚀,镀锌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需采用防护漆时,应喷涂均匀。

3横担座、横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杆身弯曲度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且不应大于10 mm.

5法兰连接孔位准确,局部间隙不应大于3mm,对孔错边不应大于2mm.套接连接处配合应紧密,套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爬梯脚钉应完整,连接应牢固,焊接处应无咬边。防坠滑道应无变形、扭曲。

7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杆的加工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L可5030的规定。

4.1.3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线材,架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光洁无腐蚀,无松股、破股、交叉、折叠和硬伤等缺陷

2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并应无锈蚀

3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处在铝股外层应有标识,并应在施工时锯断重接。

4.1.4架空绝缘线架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应平整、光滑,绝缘层无破损,并应色泽均匀、无爆皮、无气泡。

2导体应紧压、无腐蚀,端部应密封,并应无进水现象。

3绝缘层表面应有厂名、型号、计米等清晰的标识

4低压平行集束电缆的中性线应有明显标识

4.1.5安装绝缘子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式绝缘子铁帽、绝缘件和钢脚应在同一轴线上,并应无明显的歪斜

2柱式绝缘子铁脚应无歪斜,螺栓应配合良好,防松装置应完各。棒式绝缘子铁瓷应结合紧密,挂点中心和瓷棒应在一条轴线上。

3复合绝缘子应表面光滑、色泽均匀,并应无裂纹和破损,与金属连接处应结合紧密、无松动

4玻璃绝缘子应表面光滑,无折痕和气孔等表面缺陷,玻璃 6件中气泡直径不应大于5mm

5绝缘子表面应清洁、光滑,并应无破损、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6铁瓷胶合应浇铸紧密、无裂纹,铁件镀锌应完好

4.1.6金具组装配合应良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具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铸铁金具应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镀锌层应良好,无锌层剥落和锈蚀现象

3线夹应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应符合要求

4接续金具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和裂纹

5铝合金金具表面应无裂纹、欠铸、缩孔、气孔、渣眼、砂眼、结疤、凸瘤和锈蚀等缺陷。

6固定螺栓应配合良好,垫片、廾口销应配置齐全。

4.1.7铁附件及紧固件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空线路所用的横担、抱箍等黑色金属材料附件应采用热浸镀锌·表面应无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和锈蚀等现象

2焊接处应焊缝饱满,无咬边、夹渣和气孔

3铁附件用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长度误差不应大于 5mm,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mm

4螺栓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DL/T284的规定

5各种连接螺栓的防松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4.1.8绝缘附件应符合电压等级要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缘管、绝缘包带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硬化

2绝缘支架、绝缘护罩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和关合紧密,无裂纹、毛刺和锐边

4.1.9杆塔基础施工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3的规定执行

4.1.10焊接工艺及验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的规定执行。

4,2杆塔基坑与基础

 

4.2.1杆塔基坑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复核杆塔位中心桩,且复测定位时,应重点复核有可能引起线路运行安全地段的下列情况:

1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

2对邻近建筑物风偏距离可能不够的地段。

3杆塔间重要交叉跨越物的标高

4.2.2分坑时,应根据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必要的、作为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辅助桩,且其测量精度应能满足施工精度的要求。对于妨碍施工的杆塔位中心桩,应钉立可靠的辅助桩,并对其位置做记录。

4.2.3杆塔基坑开挖前应事先调查地下管线设施和明确地下设施的确切位置,并应做好防护措施。

4.2.4杆塔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范围应为-50mm~1 mm 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应按最深一坑操平

4.2.5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杆根开中心允许偏差范围应为-30mm~30mm

2两杆坑深度相差不应大于20mm

4.2.6杆塔基础坑深超过设计值,且大于100mm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混凝土电杆基础、铁塔预制基础,其超深在100皿月、

300mm时,应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每层厚度不应超过

100mm。

2遇到泥水坑时,应先清除坑内泥水后再铺石灌浆。当不能以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时,其超深部分应按设计要求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铺石灌浆处理。

3坑深超过设计值300mm以上时,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铺石灌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4.2.7拉线基础坑的坑深应没有负偏差。当坑深超深后对拉线基础安装位置与方向有影响时,应采取措施以保证拉线对地夹角。

 4.2.8杆塔基坑及拉线基坑回填时应分层夯实,每回填300n皿厚度应夯实一次坑口地面上应留防沉土台,其高度应超出地面 300mm 经过自然沉降后应及时补填夯实。硬化路面、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或城市人行道可不留防沉土台,但应视沉降情况及时补填泥水坑回填时,应先排出坑内积水再回填夯实冻土回填时,应先将坑内冰雪清除干净,把冻土块中的冰雪清除并捣碎后回填夯实对于冻土坑回填,在经历一个雨季后应进行二次回填

 4.2.9应在基坑检验合格后进行屁凝上电杆底盘的女装。坑底表面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后,其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底盘槽面中心和杆塔中心线应垂直,底盘找正后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

4.2.10安装混凝上电杆卡盘前,应先将其下部回填土夯实,安装位置、深度与方向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其深度允许偏差范围应为-50mm~50mm,卡盘抱箍的螺母应紧固,卡盘弧面与电杆接触处应紧密。当设计未作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卡盘上口距地面不应小于0.5m 

2直线杆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单卡盘应依次在线路左、右侧交替埋设

3承力杆卡盘应与线路垂直,单卡盘埋设应在受力侧,双卡盘应上、下对侧布置

4卡盘受力面应保持原状土

4.2.11拉线盘的埋设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拉线方向的左、右偏差不应超过拉线盘中心至相对应电杆中心水平距离的1%

2拉线安装后其对地夹角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应超过3。,个别特殊地形无法满足时,应由设计提出具体规定。

3拉线棒应顺马槽安置,并应朝向杆塔拉线固定点,且拉线棒应无弯曲

4.2.12对于2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电杆埕深,设计未作规定时,单回路混凝土电杆的埋深应采用表4212中数据遇有土质松软、水田、滩涂和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加固杆基措施,水流冲刷地带宜加围桩或围台。

4.2.12单回路混凝土电杆埋深(m)

杆长

8

9

10

12

13

15

18

1.5

1.6

1.7

1.9

2.0

2.3

2.6~3

4.3杆塔组立与拉线安装

4.3.1杆塔各构件的组装应牢固,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3.2当采用螺栓连接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栓的防卸、防松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防卸螺栓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螺栓应与构件平面垂直,螺栓头与构件间的接触处不应有空隙

3螺母拧紧后,对单螺母,螺杆余长不应少于两个丝扣:对双螺母,螺杆余长可为零(螺打与螺母相平)

4对于需要加垫圈的螺杆和长孔,应加平垫圈,使用的垫圈尺寸应与构件孔径相匹配。

4.3.3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体结构螺栓穿入方向:

(1)水平方向应由内向外

2垂直方向应由下向上。

2平面结构螺栓穿入方向:

1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应由内向外,单面构件应由送电侧穿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穿入

2)横线路方向,两侧应由内向外,中间面向受电侧应由左向右或按统一方向穿入。

3垂直地面方向者,应由下向上。

4.3.4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不应强行组装。个别螺孔需扩孔时,应采用机械冷扩,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应进行防锈处理。

不应用气割或电焊进行扩孔或烧孔

4.3.5杆塔连接螺栓应逐个紧固,4.8级螺栓的紧固扭矩不应小于表4.3.5中规定值

 

 

4.3.5螺栓紧固扭矩

螺栓规格

扭矩值(N•m)

M8

8.8~10.8

M10

17.7~22.6

M12

314~39,2

M14

51.0~608

M16

78.5~98.1

M18

98.0~127.4

M20

156.9~1962

M24

274.6~343.2

4.3.6混凝.上电杆及预制构件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应防止互相碰撞、急剧坠落和不正确的支吊,不应从运输车辆上直接橇落

4.3.7排杆时,各杆段的螺孔及接地孔的方向、位置应按设计施工图排放,杆段接头钢圈应相互对齐并留有2mm~5mm焊口间隙,间隙过大时可用气割修理

4.3.8钢圈连接的混凝土电杆宜采用电弧焊接焊接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焊工操作

2施焊前应做好准各工作,同一个焊口宜连续焊成

3焊接前应清除焊口及附近的油脂、铁锈及污泥:对于焊完的焊应及时清理并应在自检合格后在规定部位打上焊工的钢印代号

4钢圈厚度大于6mm时,应用V形坡口多层焊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缝中不应堵塞焊条或其他金属

5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其尺寸应符合表4.3.8-1规定。

4.3,8.1焊缝加强面尺寸(mm)

项目

钢圈厚度

< 10

10~20

高度c

1.5~2.5

23

宽度e

12

23

图示

 

6焊缝应呈现平滑的细鳞形,其外观缺陷允许范围及处理方法应符合表438.2的规定

4.3.8.2焊缝外观缺陷允许范围及处理方法

缺陷名称

允许范围

处理方法

不允许

补焊

表曲裂

不允许

割开重焊

母杩咬边澤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得过圆周长的10%

超过者应清理补焊

7焊接时杆段两端均为封闭的,应打泄气孔后方可施焊

8放置地平面检查己焊接完成的电杆,其分段及整根电杆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对应长度的2/1000 超过时应割断调直和重新焊接

4.3.9应及时将焊完后的钢圈焊接接头表面铁锈、焊渣及氧化层清理干净,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锈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应涂刷两道防锈漆或采取其他防锈措施

4.3.10混凝土电杆起立前,其上端应封堵,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其下端可不封堵。

4.3.11 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其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2直线杆的倾斜不应大于杆顶直径的1/2。

3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4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杆顶倾斜不应大于杆顶直径

4.3.12 终端杆应向拉线受力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顶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4.3.13双杆立好后应正直,其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顺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2迈步不应大于30mm

3根开不应超过± 30mm

4两杆高低差不应大于20mm

4.3.14 对于架空电力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90。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4.3.15 横担安装应平正,其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应大于20mm,左右扭斜不应大于 20mm。

2对于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应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

3导线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上平面与杆顶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导线为三角排列时,上层横担与杆顶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4对于45°及以下转角杆,横担应装在转角的角平分线上了。

5对于中、低压同杆架设多回线路,横担间层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未作要求时,应符合表4.3.15巧的规定。

 

 

 

 

 

 

 

 

 

4,3,巧同杆架设多回路横担间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

(kV)

架窄导线(m)

架空绝缘导线(m)

直线杆

分支或角杆

直线杆

分支或角杆

20与20

1.2

0.8/1.0

1.0

0.8

20与1以下

1.4

1.2

1.2

_

10与10

0.8

0.45/0.6

0.5

0.2/0.3

101以下

1.2

1.0

1.0

_

1以下与1以下

0.6

0.3

0.3

0.2

注:分支或转角杆的数据为距上层檳担的距离/距下层嶺担的距离

4.3.16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mm.

2当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20mm

3全瓷式瓷横担绝缘子的固定处应加软垫。

4.3.17钢管杆杆段间为焊接连接时,应执行本规范第4.3.7条和第4.3.8条的有关规定。杆段间为插接连接时,其插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插接长度,且应插接紧密

4.3.18钢管杆连接后,其分段及整根电杆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杆长的2/1000 

4.3.19架线后,直线电杆的倾斜不应超过杆高的5/ 10,转角杆、组立前应向受力侧预倾斜,预倾斜值应由设计确定。

4.3.20拉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拉线棒与拉线盘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露出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 mm~700mm。

4.3.21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2当采用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

(2)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应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且线夹凸肚朝向应统一。设计无规定时,上把拉线凸肚应朝下,下把拉线凸肚应朝上。

(3)楔形线火处拉线尾线应露出线火200mm-300mm,应使用直径不小于2mm的镀锌铁线与主拉线绑扎两道,每道20mm:UT线夹处拉线尾线应露出线夹 300mm-500 mm,应使用直径不小于2mm的镀锌铁线与主拉线绑扎两道,每道2 mm.拉线回弯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脱、灯笼,不得用钢线卡子代替镀锌铁线绑扎

(4)拉线与舌板接触部分不应有明显间隙、松脱、灯笼,不得用钢线卡子代替镀锌铁线绑扎尾线

(5)当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并采用连板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

(6)UT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 /2 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并应有防卸措施

(7)拉线安装完成后,应在拉线断头、铁线绑扎处涂刷防锈漆

8)当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各条拉线的受力应均匀

3当采用绑扎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拉线两端应设置心形环

2)应采用直径不小于3.2mm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钢绞线拉线,且绑扎应整齐、紧密,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表4.3.2-1的规定

4.3.21最小缠绕长度

锯绞线截面面积(mm2)


最小缠绕长度(mm)

上段

中段有绝缘两端

与拉棒连接处

下端

花缠

25

200

200

150

250

80

35

250

250

200

250

80

50

300

300

250

250

80

3)对于截面面积为50mm2及以上的拉线,应采用线夹安装,不得采用绑扎安装

4采用预绞式拉线耐张线夹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断钢绞线前,端头应用镀锌铁线进行绑扎,且剪断应平齐

2)钢绞线端头与预绞式线夹起缠标识应对齐。

3)重复拆装不应超过2次。

5拉线绝缘子及钢线卡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镀锌钢绞线与拉线绝缘了、钢线卡子配套安装,应按表4.3.21-2执行

4.3.21-2镀锌钢绞线与拉线绝缘子、钢线卡子配置

拉线型号

线缘子型号

钢线卡子型号

拉线绝缘安装的卡的数(只)

GJ-25 —GJ-35

J-45

JK-1

3



续表4.3.21-2

拉线型号

拉线绝缘子型号

钢线卡子型号

拉线绝缘子每侧安装卡的数(只)

GJ-50~GJ-70

J-70

JK-2

4

GJ-95~GJ-120

J-90

JK-3

5

2)靠近拉线绝缘子的第一个钢线卡子,其U形环应压在拉线尾线侧。

3)钢线卡子螺母应拧紧,拉线尾线端部绑线不应拆除。

4)拉线绝缘子在其下端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了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4.3.22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与拉桩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计无要求时,拉桩杆的埋设深度,采用坠线的,不应小于拉线柱长的1/6;采用无坠线的,应按其受力情况确定

2拉桩杆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10°~20°

3拉桩杆与坠线的夹角不应小于30°。

4拉线抱箍距拉桩杆顶端不应小于250mm

5跨越道路的拉线,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均应设置反光标识,对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6m

4.3.23杆塔的拉线应在监视下对称调整,防止过紧或受力不均而使杆塔产生倾斜或局部弯曲

4.3.24架线后应对全部拉线进行复查和调整,拉线安装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

2 X形拉线的交叉点处应留有空隙,避免相互磨碰

3组合拉线的各根拉线应受力均匀。

4.3.25对于离公路较近或交通繁忙路口有可能被车辆撞击的杆塔,应涂刷和安装反光防撞标志:对于山坡或河边有可能被冲刷的杆塔,应根据现场情况砌护坡或护台:对于公路边、人行道等

易受碰撞处的拉线,应在拉线下部设反光防撞标识。

4.3.26 撑杆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撑杆底部埋深不宜小于0.5m,且应设有防沉措施

2与主杆之间的夹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5°。

3与主杆连接应紧密、牢固

4.4导线架设

4.4·1导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架设在跨越电力线、弱电线路、铁路、公路、索道及通航河流时,应有施工技术方案·

2放线滑轮的轮槽尺寸及所用材料应与导线或架空地线相适应·采用滚动轴承滑轮时,使用前应检查并确保转动灵活·

3放、紧线过程中,导线不得在岩石、有棱角地面、杆塔、横担、构架、绝缘子及其他交跨物上拖拉,避免损伤导线或绝缘层·对牵引线头应设专人看护。

4对于己展放的导线和地线,在紧线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导线和地线不应有散股、磨伤、断股、扭曲和金钩。

4.4.2架空裸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地线展放后应进行检查,损伤后修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补修导则》DWT 1069的有关规定·

2导线采用缠绕方法连接时,连接部分应缠绕良好,不应有断股、松股等缺陷·

3应选用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做绑扎用的绑线,其直径不应小于2.5mm.

4同一档距内,同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应超过1个·导线接头位置与导线固定处的距离不应小于0.5m,当有防振装置时,应在防振装置以外。

T

导线紧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全紧线段内杆塔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紧线·

2) 紧线施工前应在受力杆塔处装设临时拉线或进行补强。

弧垂观测档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应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 紧线段在6档、12档时,应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2) 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档、

3) 观测档宜选档距较大、悬挂点高差较小和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

观测弧垂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导线或架空地线的温度,且应在观测档内实测温度。

鬈挂线时,对于孤立档,牧小劑张段过牵引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I)耐张段长度小于200m时,过牵引长度应根据导线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的规定进行控制·

1) 耐张段长度为200m、300m时,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耐张段长度的5/]佣0 ·

2) 耐张段长度大于3佣m时,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 200mm。

9导地线各相间的弧垂应保持一致,弧垂的相对偏差最大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I )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 5%。

2)相间弧垂允许偏差最大值不应大于50mm.

10 架线后应测量导线对被跨越物的净空距离·

11 导线的绑扎固定应牢固、可靠,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直线转角杆,柱式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瓷横担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第一裙内。

T

2) 对于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主导线不应在固定处出现角度。

3) 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普通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50mm铝包带应回头压在固定处·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

4) 耐张采用蝶式绝缘了且用绑扎方式固定时,导线截面面积不得大于70mm六绑扎长度应符合表4,4,2· ] 的规定;大于70mm2的应采用耐张金具固定·

4,4.2.1绑扎长度值

导钱截面囱积(mm2)

扎长度(mm)

凵巧0、LGJ•SO及以下


凵.70、LGJ-70

2

低压銫缘线50“铲及以下

1

12架空电力线路采用线夹连接引流线时,线夾数量不应少于2个·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导线及并沟线夹槽内应清除氧化膜,并应涂电力复合脂。

13架空电力线路的引流线之间、引流线与主干线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I )不同金属导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金具·

2) 同金属导线,当采用绑扎连接时,绑扎长度应符合表4.4,2·2的规定。

3) 绑扎连接接触紧密、均匀,无硬弯,引流线应呈均匀弧度·

4) 不同截面导线连接宜采用异型并沟线夹·

5) 截面面积大于70mm,的导线应采用非承力型接续金具。

20


T

4.4.2.2 引流线绑扎长度

导线截面囱积(灬冫)

绑扎长度(mm)

35及以下

》巧0

50

2

70

250

14安装后的线路每相引流线、引下线与邻相的引流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表4.4.2·3所列数值·

4,4 3引流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安裝后的净空距

电压等(kV)

净窄距离(mm)


5

6~10

3



15安装后的线路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表4.4.24所列数值·

4.4.2.4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

电压等级(kV)

净离(mm)

20



2佣

1以下


4·43架空绝缘导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展放架空绝缘线时,导线不应出现扭、弯等现象,并应采取防止损伤导线绝缘层的措施·

2宜在干燥的天气架架仝绝缘导线。

3导线断口处要有防止导线进水的措施·

4绝缘导线的损伤处理应符合表4,43刁的规定。

2 /

4.43.1绝缘导线损伤补修处理标准

处理类型

处理方法

锯断重接

( l )线芯在同一截囟的损伤面积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的17%时,应锯断重

2)钢芯断般时,应锯斷接

线芯补

( I)绝缘导线截面損伤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的1 ·可敵线修补·敵线长度应超过損伤部分.每绕长超过损伤部分不小于100mm.

2)若截面損伤在导电部分截面的6%以内·损伤澤度在单股线直椏的巧之内·应用同金属的单股线在损伤部分绕,缠绕长度庳超出損伤邰分两各3 n

地缘层的损伤处理

( I )銫缘层损伤澤度在纶缘层厚度的1及以上时应进行地缘补。可用绝缘自斟带鳙绕,每绝缘自黏带间搭压带的1/2,补修后绝缘自黏带的厚度应人于绝缘层損伤深度.且不少于两层:也可用地缘护罩旃地缘层损伤位罩好·并将开0位用絶自黏慵對住·

2)一个档距内·单裉绝缘线纶缘层的损伤修补不直邂过3处

5绝缘线的连接不应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绝缘线连接后应进行绝缘处理:绝缘线的全部端头、接头应进行绝缘护封,不得裸露和进水·应在接头处安装绝缘护套,绝缘护套管径应为被处理部位接续管的巧倍、2.0倍。


6 绝缘导线承力接续除应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l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不得在档距内承力连接·

2) 新建线路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承力接头·

3) 导线接头距导线固定点不应小于0,5m,低压集束绝缘线非承力接头应相互错开,各接头端距不应小于0,2m · 7 绝缘层剥离和绝缘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剥离绝缘层不得损伤导线,剥离长度应与连接金具长度相同,误差不应人于+ 10mm,绝缘层切口处应有45。倒角。

2)绝缘线连接后应进行绝缘处理·绝缘线的全部端头

22

和接头都应进行绝缘护封,不得有导线、接头裸露· 3)绝缘线接头有屏蔽层的绝缘线承力接头,应在接续管外先缠绕一层半导体自黏带和绝缘线的半导体层连接后再进行绝缘处理,每圈半导体自黏带间应搭压带宽的1

8非承力接头的裸露部位应进行绝缘处理,并应保持绝缘良好。有引出线的应朝下,绝缘罩应合缝紧密,两端凵应用绝缘自黏带绑扎两层以上。

9绝缘线紧线时不宜过牵引,应使用牵引网套或面接触的卡线器,并应在绝缘线上缠绕塑料或橡皮包带·

10 采用绝缘了架设方式时,绝缘线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I)针式或棒式绝缘子的绑扎,直线杆应采用顶槽绑扎法:直线角度杆应采用边槽绑扎法,并应绑扎在线路外角侧的边柏上。蜾式绝缘于应采用边槽绑扎法。

应使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单股塑料铜线绑扎·

2) 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黏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 30mm—50mm.

3) 对于没有绝缘衬垫的耐张线火内的绝缘线,宜剥去绝缘层,其长度应与线夹等长,误差不应大于 +5mme应将裸露的铝线芯缠绕铝包带,耐张线夹和悬式绝缘子的球头应安装专用绝缘护罩。

11 集束绝缘线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压集束绝缘线直线杆应采用悬式绝缘子和悬挂线夹,耐张杆应采用耐张线夹·

低压集束绝缘线直线杆应采用有绝缘衬垫的悬挂线夹,耐张杆应采用有绝缘衬垫的耐张线夹。

10 安装后的绝缘线每相引流线、引下线与邻相的引流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表4.4.3.2所列数值·

23

4.43.2绝缘引流线、引下线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

电等級(kV)

净空距离(mm)

20

5佣


2凹

1以下


13安装后的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表4.4.3·3所列数值。

4.4 3安装后的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的净空距离

电压等(kV)

净空距离(mm)

20

4


2闐

1以下

50

4,4.4绝缘了及金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绝缘子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清扫干净·

2安装针式绝缘子、线路柱式绝缘子时,应加平垫及弹簧垫圈,且安装应牢固。

3金具的镀锌层有局部碰损、剥落或缺锌时,应除锈后补刷

防锈漆·

4绝缘子串上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由电源侧向受电侧方向穿入,两边线应由内向外、中线应由左向右穿入。

2)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均应由上向下穿· 5安装预绞丝护线条时,绞合后的中心应与线夹中心重合,对导线包裹应紧固·

6防振锤及阻尼线与安装处的导地线应在同一铅垂面内·

7跨接线、引流线等与主导线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2亻

·

i )引流连板及并沟线夹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并应清除接触面的表面氧化层·

2)穿刺线夹安装时,紧固螺母应交替拧紧,扭矩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安装过程应保证密封胶完好,安装结束后裸露端子应绝缘封堵·

8 验电接地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架空绝缘线路的终端、分支、分断开关两侧等处应安装验电接地环。

验电接地环的安装应铅垂于地面,安装点与导线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800mm.

4·4·5导线对地及交又跨越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

4.4.5.1的规定。

4,4.5.1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漓(m)

线路过地区

对应线路标称电压等(kV)

6以下


20

人囗密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交困难地区




2当线路跨越无人居住且为耐火屋顶的建筑时,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4.4豕2所列数值·

4 4.5.2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

标称电压(kV)

10及以下


距离(m)

3.0

4

3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城市多层建筑或城市规


划建筑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以及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4,4巧·3所列数值。

4.4.5·3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湖

标称电压(kV)

6以下



距离(m)




4线路通过林区时,宜采用加高杆塔跨越林木不砍通道的方案。当跨越时,导线与林木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4互5·4所列数值·当砍伐通道时,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的2倍。对于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的个别木,应砍伐。

4.4 5.4导线与林木之间的垂直距离

标称电乐(kV)

10及以下

20

距离(m)

3.0

4

5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时,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导线与林木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表4.4.5巧所列数值。

4.4.5·5导线与公园、绿化区、防护林带林木之间的净空距离

标称电胀(kV)

10及以下

20

距离(m)

3.0


6线路通过果树、经济作物林或城市灌木林时,不应砍伐通道。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绿化灌木之间的乖直距离不应小于表4.4.5.6所列数值。

4.4,5.6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绿化灌木之间的垂直距禹

标称电压(kV)

旧及以下

20

距廊(m)



7导线与街道行道树木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4巧·7 的规定。

4.4,5.7导线与街道行道树木之间的最小距蒿

标称电(W)

6以下

6~10

20

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季直距离 (m)




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 (m)


2℃

3

8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不应小于表4,4,5·8的规定。

4互5.8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净空距(m)

蔗铧过区

对应线路标称电琢等级(kV)

6以下

6~旧

20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

3.0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蛸壁和岩石




 

易燃易爆材料堆场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巧倍,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还应满足所属特殊行业的相关规定。

10架空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又或接近的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5接户线

4,5,1接户线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户线两端应设绝缘了固定,绝缘了安装应防止瓷裙积水· 2接户线在档距内不应有接头。 的两端遇有铜铝连接时,应有铜铝过渡措施·

27

/

3由两个不同电源引入的接户线不宜同杆架设·

4安装在建筑物的支撑架应牢固·

5在最大摆动时,接户线不应有触及树木和建筑物的现象· 6低压接户线不应从高压引线间穿过·

7接户线固定端当采用绑扎固定时,其绑扎长度应符合表

4.5.1的规定·

4.5.1接户线固定端采用绑扎固定时的绑扎长度值

接户线截面面积(mm2)

绑扎度(灬)

地及下


10~16

RO


1閻

70~j20

2闐

4·5.2接户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户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裸露部位应进行绝缘处理,在北方寒冷地区不应使用塑料绝缘导线·

2接户线从室外穿管进入室内或配电箱时,应加装防水弯头,进户管的周围应堵塞严密,防止雨水进入室内或配电箱。

3当接户线采用集束型导线时,其中性线应有明显的相别标志,与进户线的搭接应采用线夹并应进行绝缘防护处理,各相搭接点顺导线方向的间距不应小于0,巧m。

4接户线分相安装时,其中性线应采用不同于相线的颜色并应靠近建筑侧安装,安装相线和N线的绝缘子宜采用不同的颜色·

5接户线档距不应大于25m,当超过25m时,应设接户电杆;低压接户杆的档距不应超过40m;沿墙敫设的接户线档距不应大于6m.

6在最人弧垂情况下,跨越街道的低压绝缘 对地面

/ ·

的垂直距离应符合表4、5.2· 1的规定·

4 2.1接户线对地面的垂直距离(m)

接户线跨越的衝区

垂貞距离

通车衝道

6.0

通车困的銜道,人行道

3.5

胡同(里.弄.巷)

3.0

7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位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表4,5,2·2的规定。

4,5.2.2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位的净空距离(m)

建筑物部位

净窄距离

与上方窗户或阳台的垂直距离

0.80

与下方窗户的垂直距离

o.驸

与下方阳台的垂直距离

2.

与倥户或阳台的水平距离

o.75

与墻壁或构架的距离

o.05

8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垂直距离应符合表4.5.2·3的规定·

4.5.2.3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垂直距离(m)

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位置关系

垂直距离

在弱电线路上方

o.80

在弱电线路下方

o.№

1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黑取可靠的隔离捲施·

9接户线的固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I )接户线需固定在杆上时,应固定在绝缘子或线夾上,固定时 本身不得缠绕,并应用单股塑料

29


铜线绑扎,

2) 接户线需固定在用户墻上时,应使用挂线钩、悬挂线夹、耐张线夹和绝缘子固定。

3) 挂线钩应固定牢固,可采用穿透墻的螺栓固定,内端应有垫铁,混凝土结构的墻壁可使用膨胀螺栓,不得用木塞固定·

4.6杆上设备

4,6,1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支架安装应牢固可靠,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水平和垂直度误差不应大于1%·

2电气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连接金具,并应与设备桩头和连接导体相匹配且接触紧密,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不同金属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措施·

电气设备的相别标志应与实际电源相位一致。

接地应正确可靠,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6.2 杆上变压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变压器台的水平倾斜不应大于台架根开的]%·

变压器安装平台对地高度不应小于2,5m。

二次引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排列应整齐、绑扎牢固。高、低压桩头绝缘罩安装应整齐、紧密,并应相色一致。

储油柜、油位应正常,外壳应洁净。

套管表面应光洁,不应有裂纹、破损等现象·

验电接地环安装应排列整齐、方向正确。

接地应正确可靠,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五3 跌落式熔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跌落式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跌落式熔断器支架应避免探入行车道路,对地距离宜为

5m,无行车碰触的郊区农田可降低至4.5m ·

3熔丝规格应正确,熔丝两端应压紧、弹力适中,不应有损伤现象。

4转轴应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砂眼和锈蚀·

5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

6熔断器应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应为巧。、30。。

7操作应灵活可靠、接触紧密·合熔丝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程·

8动、静触头应可靠扣接。

9熔管跌落时不应危及其他设备和人身安全·

4,6,4断路器、负荷开关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操作方便、灵活可靠,分、合闸位置指示应正确、清晰可见和便于观察·

2带隔离丿T关的断路器,动机构联锁应正常,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3负荷开关的动作应准确,灭弧装置应完好·

4外壳接地应正确可靠,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开关分、合闸时应正确可靠,三相联动的合、分闸不同期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4五5隔离开关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相安装的隔离开关水平相间距离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排列应整齐、高低一致·

2操动机构应动作灵活,合闸时动、静触头应接触紧密,分、合闸应可靠到位。

3引流线的接线端子应与设各端子相匹配,且应连接紧密可靠·

4,6,6 杆上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二次接线布线应整齐、连接紧密,接线应正确。

进出线在入口处应有滴水弯,进出线孔洞应有防水封堵。

3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和极性应正确,并应连接牢固。

4箱内元器件应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无功补偿控制装置的手动和自动投切功能应正确可靠·

5 10kV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高度不得低于2巧m。

4五7杆上低压交流配电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压熔断器和开关的安装应牢固,并应便于操作· 2各连接部位接触应紧密,弹簧垫圈应压平。

3低压熔丝、片应无弯折、压偏和伤痕,且不得用线材代替·

4.6.8打上互感器的女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二次接线应正确可靠,二次线引下时应穿保护管,进入端子箱应有防水措施。

2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熔断器应齐全,规格应正确·

3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不得短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不得开路,备用二次绕组应短接接地·

4互感器的各个二次绕组均应有可靠的接地,且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点和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互感器的二次线截面和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五9杆上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杆上配电自动化终端安装应考虑防尘、防水的要求· 2终端设备的外接电源和进出线应穿保护管。

3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有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接地螺栓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Qe

4固定支架的安装应牢固,并应便于操作,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设备周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并应无静电放电、脉冲磁场、辐射电磁场等强烈干扰源和剧烈振动


冲击源等·

4五10杆上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巧0的相关规定,具体应包括下列内容:

配电变压器: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3)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4)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

5)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6) 检查相位:

7)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真仝断路器:

I )测量绝缘电阻:

1) 测量导电回路的电阻:

2) 交流耐压试验;

3) 操动机构的试验·

六氟化硫(SFO断路器: l )测量绝缘电阻;

1) 测量导电回路的电阻;

2) 交流耐压试验:

3) 操动机构的试验:

4) 泄漏检查·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跌落式熔断器:

I)测量绝缘电阻;

1) 测量负荷开关导电回路的电阻:

2) 交流耐压试验:

3) 操动机构试验。

·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 )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基座的绝缘电阻;

1) 对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

电容器:

I )测量绝缘电阻:

1) 测量电容:

2) 并联电容器极壳交流耐压试验:

3) 成套电容器应进行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互感器:

I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

1) 交流耐压试验:

2)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3) 检查接线组别和极性:

4) 变比测量·

4.7防雷

4,7,1避雷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雷器的安装应排列整齐,水平相间距离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 6kV、20kV避雷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4.5m ·

3引线应短而直和连接紧密·引线截面大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且上引线铜线不应小于16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下引线铜线不应小于25mm2、铝线不应小于35mm2 ·

4引线不应使避雷器接线端子承受额外应力·

5带间隙避雷器的间隙误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4,7,2带脱扣器的避雷器动作后·下引线不应碰及带电体,并应保持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

4·73放电间隙类的高、低压电极和绝缘导线应处于同一竖直面

3亻

T ·

上,不得偏斜,高、低压电极间的距离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4·7·4防雷柱式绝缘子的引弧棒朝向应统一,宜朝向负荷侧。

4.8接地

4,8,1采用垂直敫设的接地极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垂直接地极应竖直打入地面,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

2接地极间距离不应小于两倍接地极长度,当无设计规定时,接地极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

3 深井式接地极应深入地下低阻土层1m、2m。

4,8,2 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极应符合下列规定:

遇倾斜地形宜沿等高线敷设·

两接地极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

接地极铺设应平直·

接地极与拉线的距禺不应小于5m.

4.8.3 接地极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时,应焊接牢固、无虚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3个棱边焊接。

2圆钢与圆钢、圆钢与扁钢连接时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3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扁钢与钢管焊接时应弯成弧形,与角钢焊接时应弯成

直角形·

4黑4接地极为铜与铜或铜与钢的连接,且工艺采用热剂焊时,其熔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被连接的导体应完全包在接头里·

连接部位的金属应完全熔化,并应连接牢固·

热剂焊接头的表面应平滑。

热剂焊的接头应无贯穿性的气孔·

/ T

4.8.5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到总接地端子上的每根接地线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且应便于解开进行检测·

2不要求敖设专用接地引下线的电气设备,可利用杆塔的金属构件、普通钢筋混凝上构件的主钢筋、穿线的钢管等做接地线·利用以上设施作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不应使用预应力杆的钢筋作接地线.

3避雷器应使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避雷器应与被保护设备共用一个接地极。

4电气装置的接地必须单独与接地母线或接地网相连接,严禁在一条接地线中串接两个及以上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5钢绞线、铜绞线和绝缘导线等用作接地引下线时,应采用接线端子与接地极连接。

6接地线与接地极、电气设备接地点连接应接触良好。当接地线从杆上设备引下时,接地引下线应紧靠杆身·并应每隔一定距离与杆身固定·

7架仝线路杆塔的每一只腿都应与接地极连接,并应通过多点接地,以保证可靠性·

8避雷引下线与暗管敷设的电缆、光缆的最小平行距离不应小于1.00m,最小垂直交又距离不应小于0.30m:保护地线与暗管敫设的电缆、光缆的最小平行距离不应小于0,05m,最小垂直交又距离不应小于0,02m。

4黑6接地装置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上内应无石块等杂物,外取土壤应无较强的腐蚀性。

2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室外接地回填宜有厚度为

o.3m的防沉层·

3在山区石质地段或电阻率较高的土质区段的土沟中,回填不应少于0.1m厚的净土垫层、敷设接地极,应用净土分层夯实回填·

36

4.9架空线路验收

4.9.1隐蔽工程验收检查应在隐蔽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应有以下主要内容:

1基础坑深及地基处理情况·

2底盘、拉盘、卡盘的坑深及埋设情况·

3导线、绝缘线的线股损伤及修补情况·

4杆塔接地装置埋设的坑深、长度及走向情况·

2中间验收应按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和杆上电气设备进行·中间验收应有以下主要内容: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的位移偏差情况·

杆坑、拉线坑及接地极的回填土情况·




杆峪工程:


1)杆塔部件、构件的规格及组装质量·

2) 混凝土电杆及钢管杆经焊接或法兰连接后的弯曲度及焊口焊接质量,以及套接连接的钢管杆的插入深度。

3) 混凝土电杆及钢管杆组立后对中心桩的位移、迈步和根开偏差及倾斜情况。

4) 杆塔及横担螺栓的紧固程度、穿向等。

5) 拉线安装后的偏差和安装质量情况。

架线工程:

导线及地线的弧垂。

导线对地及交又跨越物的实际距离·

绝缘子的规格、数量及其破损、清洁情况·

金具的规格、数量及安装质量,金具螺栓或销钉的

规格、数量及穿向.

杆塔在架线后的弯曲及倾斜情况·

跨接线、引流线安装后的相间距离及对地距离·

T ·

防雷绝缘子或防雷间隙的放电间隙及朝向·

导线接头、修补的数量及位置·

防振锤的规格、数量、安装距离及安装质量· 10)线路对临近构筑物的最小距离。

接地工程:

)接地引线的规格及其与杆塔和接地极的连接情况·

测量接地电阻值并换算·

杆上电气设备:

1)设备的型号、规格与设计文件的符合性·

2) 设备的安装高度及电气距离与设计文件的符合性。

3) 电气设各外观的完好性·

4) 相位连接的正确性。

4,9.3峻工验收除应确认工程的施工质量外·尚应包括以下内容:

线路走廊障碍物的处理情况·

杆塔及设备的命名、编号、相色是否齐全和正确·

和线路沿线临近、交叉跨越单位的协议。

施工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竣工资料是否正确、完备·

4.9.4 工程在验收合格后投运前应进行下列试验:

测定线路绝缘电阻·

核对线路相位·

冲击合闸试验·

38




参考文献

标准规程

设计手册

作业指导书

经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