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调试验收要求
4.1 调试验收流程
4.2调试验收准备
4.3调试验收检查
4.4 调试验收试验
5 调试验收项目和规则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43)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资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华侨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荔湾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厦门国程电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昂立新普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国炎、王红斌、彭和平、陈泽涛、赵瑞锋、徐阳、赵湘文、邝国安、白浩、欧世锋、陈艳霞、段文勇、张小庆、宫瑞邦、李勇、李程、吕立平、凌万水、杨雄、黄增武、钟福文。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调试验收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终端现场调试验收流程、调试验收内容、项目和规则等。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改造工程和已投运设备停电检修后的配电自动化终端投运前的调试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638.1-2014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9639.1-2014通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34870.1-2017超级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
DL/T721-2013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
DL/T1529-2016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3术语和定义
DL/T 721-201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调试验收debugging and acceptance
在新建、扩建、改造工程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及相关设备投运前,或在已投运设备停电检修后且投运前,开展配电自动化终端相关的安装检查、接线检查,以及对一次设备、配电自动化终端、通信系统和配电自动化主站开展系统性联调。
4 调试验收要求
调试验收流程
4.1调式验收流程
配电自动化终端调试验收由调试验收准备、调试验收检查、调试验收试验等3个步骤构成,前一步骤合格后方可开展下一步骤,调试验收流程如图1所示。
4.2 调试验收准备
4.2.1 仪器、仪表准备
准备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仪器、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至少配备钳形电流表、万用表、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装置、电池测试仪、大电流发生器、独立试验电源、带漏电保护的低压电源插线板/线盘、绝缘电阻测试仪、照明设备;仪器、仪表应经过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2.2 准备工作
调试验收前应开展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应了解配电自动化终端接线情况及投入运行方案,至少包括: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接线原理图、二次回路安装图、电缆敷设图、电缆编号图、互感器端子箱图、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说明书、互感器出厂试验报告等,资料应齐全、正确;
b)应提供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C)配电自动化主站应完成终端建模,主站侧相应图形、模型信息应与现场一致。
4.2.3 安全防护措施
调试验收前应采取下列安全防护措施:
a)应确保线路未送电,在进行检查前应确保一、二次设备未上电,在试验前调试验收前检查应
合格。
b)应将独立试验电源、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装置、大电流发生器、电池测试仪等仪器外壳接地,并应确保接触良好。
c)在使用大电流发生器输出电流时,人体与电流输出回路应保持安全距离,严禁触碰。
d)在进行站所终端电压测试时,应断开电压互感器 10kV 侧熔断器以及低压侧熔断器,防止反送d)电:电压回路裸露部分应做好绝缘措施,防止人身触电。
4.3调试验收检查
4.3.1 安装检查
4.3.1.1 安装位置检查
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箱体安装位置,应与设计图纸一致。
4.3.1.2 箱体检查
箱体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控制电缆、通信线、电源线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b)检查检测配电自动化终端显著部位应设置持久明晰的铭牌或标志,标志应包括产品型号、名称、制造商名称和商标,出厂日期及编号。
c)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箱体应无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涂层不应脱落,标牌文字、符号应明晰、耐用。
d)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应具有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并与外壳牢固连接。用游标卡尺测量接地螺栓直径不应小于6mm。
e)箱体密封良好,箱体应有足够的支撑强度,箱门开关应顺畅。
f)箱体内设备电源应相互独立;装置电源、通信电源、后备电源应由独立空气开关控制。
4.3.1.3 安装方式检查
安装方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所终端安装方式检查:
1)壁挂式站所终端,箱体安装高度应离地面大于800mm,小于1000mm;
2)机柜式站所终端,应机柜式安装,采用下进线或侧面进线,做好封堵。
b)馈线终端安装方式检查:
1)馈线终端箱体离地高度应适中,箱体在杆塔上应有两个及以上固定点:
2)如同杆塔有多个电气回路,检查馈线终端箱体应安装在对应线路、开关的同一侧。
4.3.1.4 标识检查
标识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二次电缆应分别在配电自动化终端侧和开关侧均挂有线路标识牌和二次接线套管标识,线路标识牌应包括线路编号、起点、终点以及线路型号:二次接线套管标识应包括相应信号名称,套管直径、长度应一致且字迹清晰。
b)应采用黄底黑字不干胶标签纸对箱体标识,标识应包括配电自动化终端安装地址、终端DD,当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时,还应包括电话号码和SIM卡(用户识别模块)序列号:站所终端标签纸应标识于箱门外侧明显位置,馈线终端标签纸应标识于箱内侧明显位置。
c)应在配电自动化终端操作面板每一回路的电动合分闸操作按钮下方,采用黄底黑字标签纸对接入开关回路标识,可遥控开关应注明“可巡控”,不可遥控开关应注明“不可遥控”,并应标明对应回路相电流互感器和零序电流互感器变比以及精度。
d)应有明显的运行灯、故障告警灯等信号指示灯,航空插头应标识清楚。
4.3.2接线检查
4.3.2.1 二次电缆敷设检查
二次电缆敷设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所终端检查:
1)应根据图纸核对二次电缆接线,电缆标识应清晰:
2)二次电缆应采用带屏蔽的电缆:
3) 遥测、遥信和遥控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槽应平直敷设,不交叉:
4)不同截面的电缆芯,不应接入同一端子,同一端子接线不宜超过两根;
5)备用二次线缆应用绝缘胶布包好。
b)馈线终端检查:
1)应根据图纸核对二次电缆接线,电缆标识应清晰:
2)连接开关和馈线终端的控制电缆应沿横担、杆塔敷设,并牢固固定,冗众的二次线缆应在馈线终端处顺线盘留、固定在箱体下方。
4.3.2.2 电流回路检查
电流回路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所终端检查:
1)电流回路应采用标准电流试验端子,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应防止开路,且接线正确:
2)当甲乙电缆且起止方向相同时,两路测均应接至同一回路。
b)馈线终端检查:
1)应采用航空插头与开关侧相连:
2)馈线终端侧电流航空插头应采用防开路航空插头;
3) 馈线终端内部电流回路应采用电流试验端子,导线截面不应小于 2.5 mm
4.3.2.3电压回路、遥信回路、遥控回路检查
电压回路、遥信回路、遥控回路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所终端检查:
1)电压回路、遥信回路、遥控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5 mm?
2)电压回路应采用带保险管接线端子或者电压采集空气开关,应防止短路,且接线正确:
3)遥信、遥控应采用独立二次电缆。
b)馈线终端检查:
1)电压回路、遥信回路、遥控回路应采用航空插头与开关侧相连;
2)航空插头线缆成不用焊接方式:
3)电压回路应采用带保险管接线端子或电压采集空'(开关,应防止短路,且接线正确。
4.3.2.4 通信线检查
通信线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通信布线应规范,固定牢靠:
b)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时,通信天线应引出至箱外。
4.3.2.5 接地检查
接地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所终端检查:
1)具有独立的不锈钢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直径不应小于6mm,接地铜排与接地网采用一点连接,连接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多股接地线;
2)电缆屏蔽层两端应同时接地,严禁采用电缆芯两端接地作为抗干扰措施,电缆屏蔽层接地线应使用不小于4mm^2的多股接地线。
馈线终端检查:
1)具有独立的不锈钢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直径不应小于6mm;
2)馈线终端箱体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 25 mm^2,并与杆塔接地端连接良好、可靠。
4.3.3交流电源检查
4.3.3.1 交流电源接取检查
交流电源接取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所终端检查:
1)低压电源箱应独立设置:
2)站所终端电源可采用公用变压器、站用变或电压互感器供电。
b)馈线终端检查:
1)电源应取自电压互感器二次侧,通过航空插头接入馈线终端,双电源供电时所取电压互感器电源应来自不同电压互感器:
2)当馈线终端为單式且后备电源为蓄电池时,应单独配置电池箱并通过航空插头与馈线终端相连。
4.3.3.2 电源线接线检查
电源线接线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站所终端检查:电源线截面积不应小于 2.5 mm^2,且宜采用阻燃塑料波纹管保护:
b)馈线终端检查:航空插头线缆应采用焊接式。
4.3.4 开关柜检查
4.3.4.1 共箱式开关柜检查
当共箱式开关柜多个开关柜共用一个气压表时,应在开关柜二次接线端子排处采用不小于 1.5 mm^2的控制线将共箱多个柜低气压告警信号端子点并接。
4.3.4.2 电压互感器柜检查
电压互感器柜与开关柜母排采用硬连接时,应将电压互感器柜开关、接地开关位置,电压测量值等接入终端。
4.3.5电流互感器检查
4.3.5.1 相电流互感器线缆检查
线缆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开关柜二次小箱带接线端子时,应将遇测电缆从电流互感器接至二次小箱电流端子,再从电流端子引至配电自动化终端箱对应回路。柜内遥测电缆应采用铠装屏蔽电缆,截面不应小于2.5 mm^2,穿过开关柜部分应保留电缆钢铠。
b)线缆应用扎带绑好,整齐美观,并悬挂相应标识牌。
c)二次回路接线应与一次回路接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d)二次回路接线牢固可靠,应防止电流互感器开路。二次回路标签应清晰。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采用电缆芯截面不应小于 2.5 mm^2.
4.3.5.2相电流互感器接地检查
接地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开关柜二次端子排处接地。开关柜二次端子排接地应与开关房内地网直接连接,不可间接接地;
b)电流互感器应每相单独接地;
c)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4mm^2黄绿多股软线,接线端应压线耳,应用绝缘胶带包好,接地牢固可靠。
4.3.5.3相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查
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二次侧应同极性安装。电流互感器一次侧极性端应朝开关侧,二次侧应按正极性接线。
b)进出线柜均应采用正极性接线方式。
4.3.5.4相电流互感器安装及外观检查
电流互感器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将电流互感器固定牢靠,所在平面应与该分支套管保持垂直:
b)电流互感器与肘型头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电缆终端头安全运行要求:
c)分裂式电流互感器应检查压接面洁净,应无氧化、无划痕、无积尘;
d)分裂式电流互感器应卡接紧密平滑,抚摸分裂结合处,应无明显缝隙。
4.3.5.5 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查
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缆铠装屏蔽层开口在零序互感器上方时,电缆铠装屏蔽层接地线应由上向下穿过零序互感器A后直接接地,并与电缆支架绝缘,在穿过零序互感器前不应接地。电缆铠装屏蔽层开口在零序互感器下方时,电缆铠装屏蔽层接地线应直接接地,不应穿过零序互感器。
b)电缆铠装屏蔽层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前应包绕绝缘层。
4.3.6 参数检查
配电自动化终端参数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査配电自动化终端DD、IP地址、网关地址、主备服务器地址、端口号等通信参数应配置正确:
b)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 TV(电压互感器)一次额定值、TV二次额定值、TA(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值、TA 二次额定值、开关输入量防抖时间、电压越限定值、分合闸输出脉冲保持时间等运行参数应配置正确;
c)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过电流动作定值、过电流延时定值、过电流保护动作投退、重合闸动作定值、重合闸投退、故障灯复归时间、接地故障判断等保护参数应配置正确;
d)检查配电自动化终端遥信、遥控、遥测信息体地址应配置正确。
4.3.7电池检查
电池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池外观、尺寸应符合招标技术规范书要求,招标技术规范书未做规定时,应按b)、c)检查。
b)铅酸蓄电池外观检查应符合GB/T19639.1-2014中5.3的规定;锂电池模块外观检查应符合GB/T 31486-2015中6.3.1的规定;超级电容模组外观检査应符合GB/T 34870.1-2017中6.4.2.2 的规定。
c)铅酸蓄电池尺寸检查应符合GB/T19639.1-2014中5.3的规定:锂电池模块尺寸检查应符合GB/T 31486-2015中6.3.3的规定:超级电容模组尺寸检查应符合GB/T 34870.1-2017中6.4.2.3 的规定。
d)铅酸蓄电池极性检查应符合GBT19639.1-2014中5.3的规定:锂电池模块极性检查应符合GB/T31486-2015中6.3.2的规定。
4.4调试验收试验
4.4.1气候环境条件
调试验收环境条件应符合 DL/T1529-2016中5.1.2的规定。
4.4.2 试验系统
调试验收试验系统由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设备、配电终端、开关本体、钳形电流表、大电流发生器、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装置、电池测试仪等构成,检测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4.4.3 遥测误差试验
遥测误差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配电自动化终端电压、电流基本误差测量方法和误差要求按DL/T1529-2016中5.2.2.3确定。
b)整组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调节大电流放大器输出至相电流互感器一次侧和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保持输入电量频率为 50 Hz,谐波分量为 0,依次施加一次电流额定值的5%、20%、40%、60%、80%、100%、120%及 0%:
2)读取大电流放大器显示输入值Ii,通过配电自动化主站读取被测终端测量值I0,整组电流基本误差 B不应大于 3%。
4.4.4 遥俏功能试验
4.4.4.1 过电流告警试验
调节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装置输出电流至配电自动化终端,第一次输出105%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二次过电流整定值,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过电流告警灯应点亮,配电自动化主站“过电流告警”遥信位值应为合位:第二次为95%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二次过电流整定值,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过电流告警灯应熄灭,配电自动化主站“过电流告”信位值应为分位。
4.4.4.2 越上限告警试验
调节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装咒输出电流至配电自动化终端,第一次输出105%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越上限告警定值的电流值,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越上限告警灯应点亮,配电自动化主站“越上限告警”遥信位值应为合位:第二次为 95%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越上限告警定值的电流值,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越上限告警灯应熄灭,配电自动化主站“越上限告警”信位值应为分位。
4.4.4.3 零序过电流告警试验
调节大电流发生器输出电流至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第一次输出105%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二次零序整定值,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零序过电流告警灯应点亮,配电自动化主站“零序过电流告警”遥信位值应为合位:第二次为 95%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二次零序整定值,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零序过电流告警灯不应点亮,配电自动化主站“零序过电流告警”遥信位值应为分位。
4.4.4.4 遥测死区试验
调节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装置输出电压和电流至配电自动化终端,按额定值2%步增或步减。当累计值小于整定值 10%时,终端不应向配电自动化主站发送遥测变化信息,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遇测死区告整”逊信位值为分位:当累计值大于整定值10%时,终端应将测变化信息主动发送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遥测死区告”遥信位值为合位。
4.4.4.5“终端禁止调度远控”功能试验
将配电自动化终端面板上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位置,终端应向配电自动化主站发送遥信变化信息,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终端禁止调度远控”遥信位值为合位;将终端面板上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远方”位置,终端应向配电自动化主站发送遥信变化信息,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终端禁止调度远控”遥信位值为分位。
4.4.4.6“电池欠电压或失电”状态试验
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池欠电压或失电”状态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调试前确认配电自动化终端交流电源和备用电池均处于正常接入状态,拔掉备用电池接线插头,配电自动化终端后备电源处于失电状态,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电池欠电压或失电”告警灯应点亮,配电自动化主站“电池欠电压或失电”遥信位值应为合位:插回该接线插头,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电池欠电压或失电”告警灯应熄灭,配电自动化主站“电池欠电压或失电”遥信位值应为分位。
b)用直流稳压源替代备用电池,将供电电压由额定电压降低到欠电压值以下,配电自动化终端后备电源处于欠电压状态,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电池欠电压或失电”告警灯应点亮,配电自动化主站“电池欠电压或失电”遥信位值应为合位:将供电电压恢复到额定值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对应间隔“电池欠电压或失电”告警灯应熄灭,配电自动化主站“电池欠电压”遥信位值应为分位。
4.4.4.7“交流失电”状态试验
调试前应确认配电自动化终端交流电源和备用电池均处于正常接入状态,拉开配电自动化终端面板上的交流输入空气开关,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交流失电”遥信位值为合位,且终端应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状态继续运行:合上该空气开关,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交流失电”遥信位值为分位。
4.4.4.8 “电池活化”功能试验
调试前应确认配电自动化终端交流电源和备用电池均处于正常接入状态。按下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池活化按钮或遥控电池活化投入,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终端“电池活化”遥信位值为合位,且终端面板或电源管理模块上的“电池活化”指示灯应点亮;再次按下终端电池活化按钮或遥控电池活化退出,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终端“电池活化”遥信位值为分位,且终端面板或电源管理模块上的“电池活化”指示灯应熄灭。
4.4.4.9 自检功能试验
拔下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某一块插件,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终端“自检硬件异常”遥信位值为合位;插回该插件板,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终端“自检硬件异常”遥信位值为分位。
4.4.4.10 开关合位试验
通过手动或电动操作方式,将开关置于合闸位置,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开关合位”遥信位值为合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开关合位”指示灯应点亮,该间隔“开关分位”遥信位值为分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开关分位”指示灯应熄灭;将开关置于分闸位置,该间隔“开关分位”遥信位值为合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开关分位"指示灯应点亮,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开关合位”遥信位值为分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开关合位”指示灯应灭。
4.4.4.11 低气压告警试验
在二次小箱处短接遥信电源与低气压告警辅助触点,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低气压告暋”遥信位值为合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低气压告警”指示灯应点亮;松开短接线,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低气压告警”遥信位值为分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低气压告警”指示灯应熄灭。
4.4.4.12 接地开关合位试验
通过手动操作,将开关间隔的接地开关闸刀置于合闸位置,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接地开关合位”遥信位值为合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接地开关合位”指示灯应点亮;将开关间隔的接地开关闸刀置于分闸位置,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接地开关合位”信位值为分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接地开关合位”指示灯应熄灭。
4.4.4.13 开关柜远方试验
通过手动操作,将开关间隔的“远方/就地”把手置于“远方”位置,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开关柜远方”遥信位值为合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开关柜远方”指示灯应点亮:将开关间隔的“远方/就地”把手置于“就地”位置,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显示该间隔“开关柜远方”遥信位值为分位,且终端面板该间隔“开关柜远方”指示灯应熄灭。
4.4.5 遥控功能试验
4.4.5.1 适用范围
配电自动化终端和开关均具备遥控功能时,应开展遥控试验。
4.4.5.2 遥控基本功能试验
遥控基本功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配电自动化主站向配电自动化终端按预置、返校和执行顺序对每路开关分合操作,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分合闸命令。试验重复10次,遥控执行正确率应为100%。
b)遥控保持时间设置。在100ms~1000ms内设置配电自动化终端任一路控动作保持时间,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装置遥控配电自动化终端分合闸,配电自动化终端分合闸继电器保持时间应与设置时间一致,误差不应大于5ms。
c)遥控异常自诊断。配电自动化主站选择直接遥控执行,终端不应执行;配电自动化主站依次选择“预置、预置取消、控制执行”,终端不应执行:配电自动化主站依次选择“预置、通信中断、超过时间、控制执行”,终端不应执行。
4.4.5.3 分合闸及闭锁逻辑调试
分合闸及闭锁逻辑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配电自动化主站遥控操作、配电自动化终端面板就地操作、开关柜就地操作,根据表1的规定执行,开关柜应正确分合闸:
b)配电自动化主站远方遥控操作、配电自动化终端就地操作、开关柜就地操作,根据表2的规定执行,开关柜应正确分合闸。

4.4.5.4 “五防”联锁功能试验
开关柜处于接地开关合闸状态,分别进行配电自动化主站远方遥控操作、配电自动化终端遥控作、开关柜就地操作,开关柜应闭锁合闸。
注:防止误分、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防止带地线送电;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4.4.5.5遥控输出能力试验
配电自动化终端分别在交流电源供电、后备电源供电、交流电源和后备电源同时供电等三种情况下,都应能分别满足遥控开关“分闸一合闸一分闸”3次。
4.4.6 对时功能试验
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接收配电自动化主站发送的对时命令,光纤通信方式的对时精度不应大于18,无线通信方式对时精度不应大于 10s。
4.4.7 电池性能试验
4.4.7.1 电池电压试验
采用不低于 0.5 级精确度、内阻不少于 10 kQ/V的测量电压用电压表对电池电压测试,电池电压误差应在额定值的士20%内。
4.4.7.2 电池容量试验
电池容量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铅酸蓄电池容量试验应符合GB/T19639.1-2014中5.4的规定:
b)锂电池模块容量测量应符合GB/T31486-2015中6.3.5的规定:
c)超级电容模组容量测量应符合 GB/T34870.1-2017中6.4.2.4 的规定。
4.4.7.3电池内阻试验
电池内阻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铅酸营电池直流内阻测量应符合GBT19638.1-2014中6.9 的规定:
b)锂电池直流内阻测量应符合GB/T31467.1-2015中7.2的规定:
c)超级电容模组内阻测量应符合GB/T34870.1-2017中6.4.2.5 的规定。
4.4.8 保护功能试验
4.4.8.1电流速断保护试验
设置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值为现场投运定值1,延时定值为0s。开关处于合闸位置,在开关侧施加电流,电流升至95%时开关不应动作;当电流大于105%时,开关应可靠动作。保护动作时间误差不应大于100ms,配电自动化终端应自动记录动作事件,配电自动化主站应正确显示动作信息。保护投入可设置为“跳闸出口”或“告警出口”
4.4.8.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试验
设置配电自动化终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值为现场投运定值,延时定值为05s。开关处于合闸位置,在开关侧施加电流,电流升到 95%!时开关不应动作,继续升电流,当电流大于105%时,开关应可靠动作。动作时间误差不应大于100ms,配电自动化终端应自动记录动作事件,配电自动化主站正确显示动作信息。保护投入可设置为“跳闸出口”或“告警出口”。
4.4.8.3过电流保护试验
设置配电自动化终端过电流保护整定值为现场投运定值,延时定值为18。开关处于合闸位置在开关侧施加电流,电流升到 95%1时开关不应动作,继续升电流,当电流大于105%1时,开关应可靠动作。动作时间误差不应大于100ms,配电自动化终端应自动记录动作事件,配电自动化主站正确显示动作信息。保护投入可设置为“跳闸出口”或“告警出口”。
4.4.8.4 零序过电流保护试验
设置终端零序电流保护整定值为现场投运定值,延时定值为15s。开关处于合闸位置,在开关侧施加电流,电流升到 95%!情况下开关不应动作,继续升电流,当电流大于105%!时,开关应可靠动作。动作时间误差不应大于100ms,配电自动化终端应自动记录动作事件,配电自动化主站正确显示动作信息。保护投入可设置为“跳闸出口”或“告警出口”。
4.4.9 馈线自动化逻辑功能试验
4.4.9.1电压时间型
采用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逻辑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来电合闸功能测试:当开关在分位,且配电自动化终端没有闭锁合闸信号时,当开关一侧有压另一侧无压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来电合闸逻辑,经设定时间后应控制开关合闸。
b)双侧失压分闸测试:当开关在合位、双侧失压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双侧失压分闸逻辑在失电延时时间到后应控制开关分闸。
c)联络开关单侧失压延时后合闸功能测试:开关在分位且双侧电压正常持续规定时间以上,单侧电压消失,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联络开关单侧失压后延时合闸逻辑。
d)闭锁合闸功能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正向闭锁合闸测试:若开关一侧来电,开关合闸后在设定时间内开关两侧失压,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正向闭锁合闸逻辑,在控制开关分闸后应闭锁该侧来电时再次合闸。
2)反向闭锁合闸测试:开关在双侧失电后,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一侧出现故障残压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反向闭锁合闸逻辑,在另一侧反向送电时应闭锁开关合闸。
3)人工操作合于故障点闭锁合闸测试:当手动、电动或遥控开关合闸后,配电自动化终端在3设定时间内检测到开关两侧失压分闸,应闭锁合闸:当且仅当再次手动、电动或遥控合上开关时,闭锁功能应复归。
4)人工分闸闭锁合闸测试:当手动、电动或遥控开关分闸后,配电自动化终端应闭锁合闸:当再次手动、电动或遥控合上开关时,闭锁功能应复归。
e)闭锁信号复归测试:当配电自动化终端进入闭锁状态后,配电自动化终端应在满足信号复归条件下正确复归闭锁信号。
4.4.9.2 电压-电流时间型
采用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逻辑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来电合闸功能测试:当开关在分位,且配电自动化终端没有闭锁合闸信号时,当开关一侧有压、有流,另一侧无压、无流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来电合闸逻辑,经设定时间后应控制开关合闸。
b)双侧失压分闸测试:当开关在合位、双侧失压且无流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双侧失压分闸
逻辑,在失电延时时间到后应控制开关分闸。
c)联络开关单侧失压延时后合闸功能测试:开关在分位且双侧电压正常持续规定时间以上,单侧电压消失且无流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联络开关单侧失压后延时合闸逻辑。
d)闭锁合闸功能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正向闭锁合闸测试:若开关一侧来电,开关合闸后在设定时间内开关两侧失压且无流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正向闭锁合闸逻辑,在控制开关分闸后应闭锁该侧来电时再次合闸。
2)反向闭锁合闸测试:开关在双侧失电后,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一侧出现故障残压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执行反向闭锁合闸逻辑,在另--侧反向送电时应闭锁开关合闸。
3)人工操作合于故障点闭锁合闸测试:当手动、电动或巡控开关合闸后,配电自动化终端在设定时间内检测到开关两侧失压分闸,应闭锁合闸;当且仅当再次手动、电动或控合上开关时,闭锁功能应复归。
4)人工分闸闭锁合闸测试:当手动、电动或遥控开关分闸后,配电自动化终端应闭锁合闸:当再次手动、电动或遥控合上开关时,闭锁功能应复归。
e)闭锁信号复归测试:当配电自动化终端进入闭锁状态后,配电自动化终端应在满足信号复归条件下正确复归闭锁信号。
4.4.9.3自适应综合型
采用自适应综合型馈线自动化逻辑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无故障电流记忆时单侧来电合闸功能测试:开关在分位,且配电自动化终端没有闭锁合闸信号时,当开关一侧有压,另一侧无压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无故障电流记忆时来电合闸逻辑。
b)有故障电流记忆时单侧来电合闸功能测试:当开关在分位,且配电自动化终端没有闭锁合闸信号时,当一侧有压,另一侧无压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有故障电流记忆时来电合闸逻辑。
c)双侧失压分闸测试:开关在合位、双侧失压、无流,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双侧失压分闸逻辑,在失电延时时间到后控制开关分闸。
d)首端配电自动化终端功能测试:当配电自动化终端作为变电站出线的首端配电自动化终端时应正确执行首端配电自动化终端馈线自动化逻辑。
e)闭锁合闸功能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正向闭锁合闸测试:开关一侧来电,在开关合闸后在设定时间内检测到故障电流或开关两侧失压,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正向闭锁合闸逻辑,在控制开关分闸后应正确闭锁该侧来电时再次合闸。
2)反向闭锁合闸测试:开关在单侧失电后,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一侧出现故障残压时,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正确执行反向闭锁合闸逻辑,在另一侧反向送电时正确闭锁开关合闸。
f)闭锁信号复归测试:当配电自动化终端进入闭锁状态后,配电自动化终端应在满足信号复归条件下正确复归闭锁信号。
5调试验收项目和规则
调试验收项目和规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新建、扩建、改造工程和更换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及相关设备投运前,调试验收项目应符合表3 规定,在已投运设备停电检修后且投运前宜符合表3规定:
b)表3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调试验收合格,否则不合格:
c)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投运:
d)调试验收流程应符合图1所示,并逐项记录调试验收项目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