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电路电工 电力系统 高电压技术 安全事故 电子技术 计算机 网络通信 机械传动 油务化验 企业管理 素质教育 技能大赛 | ||||||||||||
电气设备 电机 变压器 开关电器 互感器 电容器 避雷器接地 母线绝缘子金具 二次设备 低压电器 仪器仪表 工器具 材料耗材 | ||||||||||||
电力场景 传统发电 风电场 光伏电站 储能电站 变电站 换流站 直流 架空线路 电缆线路 配电网 电力用户负荷 电力系统自动化 | ||||||||||||
电力岗位 设备制造 招标采购监造 勘测设计 安装 调试 验收运维检修 状态监测 状态评价 认证认可 质检监理 信用 电力营销 节能环保 带电作业 概预决算 | ||||||||||||
核心模块 术语 标准 定律公式 教育培训 人才测评 人才招聘交流 技术服务 电力科普 图片视频 3D交互游戏 教学模型 电力情景剧 新闻新技术 |
ICS 29.240
F20
备案号:J194-201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 5161.6-2018
代替 DL/T 5161.6 — 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6部分:接地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checkout and evaluation of clectric ELECToquipment installation — Part 6: Earthing device
2018-12-25发布 2019-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 屋外接地装置安装
1.0.1 本章适用于各类发电厂(站)、变电(换流)站屋外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验收。
1.0.2 屋外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验收应符合表1.0.2 的规定。
表 1.0.2 屋外接地装置安装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
工程编号: 表号:
安装位置 | |||||||
工序 | 检 验 项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质量验收结果 | 单项结论 | ||
原材料检查 | 接地材料材质、规格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有合格证明文件 | ||||
降阻材料材质、规格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有合格证明文件 | ||||||
垂直 接地极 敷设 | 接地极顶面埋设深度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小于 0.8m | ||||
接地极间距离 | 不小于2倍接地极长度 | ||||||
水平 接地极 敷设 | 接地极顶面埋设深度 (包括通过道路时的埋深)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小于0.8m | ||||
水平接地极的间距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小于5m | ||||||
接地极与建筑物的距离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均压带敷设间距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接地网的外缘 | 各角应成圆弧形且闭合,圆弧的半径不小于1/2 临近均压带间距 | ||||||
接地线保护措施 | 通过道路、铁路、管道等交叉处及可能使接地线遭机械损伤处用角钢覆盖或穿钢管: 穿过已有建(构) 筑物处有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 ||||||
断接卡的位置、数量及保护措施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引向建筑物入口处的接地点标识 | 白底黑色的“土”标识 位于接地点正上方,便于识别 | ||||||
接地 装置 连接 | 焊接搭接长度 | 扁钢与扁钢(槽钢) | 主控 | 不小于2倍宽度,且焊接面不小于3面 | |||
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槽钢) | 主控 | 双面焊接时不小于6倍圆钢直径单面焊接时不小于12倍圆钢直径 | |||||
扁钢与钢管(角钢) | 主控 | 直接焊接,或在接触部位两侧焊接,并焊接加固卡子 |
续表1.0.2
工序 | 检 验 项 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质量验收结果 | 单项结论 | |
接地装置连接 | 焊接部位检查 | 焊缝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无焊渣,表面防腐合格: 放热焊接头无气孔 | ||||
螺栓连接部位的检查 | 连接规范、防松可靠 | |||||
压接端子连接部位的检查 | 紧密、电气连接可靠 | |||||
与其他接地装置间连接点数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且不小于2点 | |||||
降阻 和防腐 施工 | 降阻施工 | 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 ||||
接地极的政府 | 材料和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回填土 | 回复本项量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无腐蚀性,无石块、建筑垃圾 | ||||
分层夯实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验收结论:
善 | ||||||
验收单位签字 | ||||||
施工单位 | 年 月 日 | |||||
监理单位 | 年 _月 日 |
2 屋内接地装置安装
2.0.1 本章适用于各类发电厂(站)主厂房及辅助车间、变电(换流)站屋内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验收。
2.0.2 屋内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验收应符合表2.0.2 的规定。
质表 2.0.2 屋内接地装置安装 分项工程量验收表
安装位置 | ||||||||
工序 | 检 验 项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质量验收结果 | 单项结论 | |||
原材料检查 | 接地材料材质、规格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有合格证明文件 | |||||
接地装置安装 | 明敷接地线敷设位置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便于检查,不妨碍设备 拆卸检修 | ||||||
支持件安装 | 支持件间距 | 水平直线部分 | 0.5m~1.5m | |||||
垂直部分 | 1.5m~3.0m | |||||||
转弯部分 | 0.3m~0.5m | |||||||
支持件固定 | 主控 | 牢固 | ||||||
沿建筑物敷设时与建筑物的间距 | 与建筑物平行,间距为10mm~15mm | |||||||
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面高度 | 250mm~300mm | |||||||
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或沉降缝的措施 | 应有伸缩补偿装置 | |||||||
穿过墙壁、楼板处的保护措施 | 加装钢管或坚固的保护管 | |||||||
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的接地点标识 | 白底黑色的“一”标识 位于接地点正上方,便于识别 | |||||||
电气装置的接地与接地母线或接地网的连接 | 主控 | 连接可靠、无串接 | ||||||
接地体连接 | 扁钢与扁钢(槽钢) | 主控 | 焊接长度不小于2倍宽度,且焊接不小于3 个棱边 | |||||
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的连接长度 | 主控 | 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6倍圆钢直径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2倍圆钢直径 | ||||||
焊接部位检查 | 主控 | 焊缝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无焊渣,表面防腐合格 | ||||||
焊接部位表面处理 | 防腐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续表2.0.2
安装位置 | ||||||||
工序 | 检 验 项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质量验收结果 | 单项结论 | |||
原材料检查 | 接地材料材质、规格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有合格证明文件 | |||||
接地装置安装 | 明敷接地线敷设位置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便于检查,不妨碍设备 拆卸检修 | ||||||
支持件安装 | 支持件间距 | 水平直线部分 | 0.5m~1.5m | |||||
垂直部分 | 1.5m~3.0m | |||||||
转弯部分 | 0.3m~0.5m | |||||||
支持件固定 | 主控 | 牢固 | ||||||
沿建筑物敷设时与建筑物的间距 | 与建筑物平行,间距为10mm~15mm | |||||||
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面高度 | 250mm~300mm | |||||||
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或沉降缝的措施 | 应有伸缩补偿装置 | |||||||
穿过墙壁、楼板处的保护措施 | 加装钢管或坚固的保护管 | |||||||
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的接地点标识 | 白底黑色的“一”标识 位于接地点正上方,便于识别 | |||||||
电气装置的接地与接地母线或接地网的连接 | 主控 | 连接可靠、无串接 | ||||||
接地体连接 | 扁钢与扁钢(槽钢) | 主控 | 焊接长度不小于2倍宽度,且焊接不小于3 个棱边 | |||||
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的连接长度 | 主控 | 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6倍圆钢直径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2倍圆钢直径 | ||||||
焊接部位检查 | 主控 | 焊缝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无焊渣,表面防腐合格 | ||||||
焊接部位表面处理 | 防腐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3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接地装置安装
3.0.1 本章适用于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验收。
3.0.2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验收应符合表3.0.2 的规定。
表3.0.2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接地装置安装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工程编号:表号:
安装位置 | |||||||
工序 | 检 验 项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质量验收结果 | 单项结论 | ||
集中接地装置敷设 | 材料材质、规格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有合格证明或复检结论合格 | ||||
接地极顶面埋设深度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小于0.8m | |||||
接地极间距离 | 不小于2倍接地极长度 | ||||||
与接地网连接 | 可靠 | ||||||
引下线安装 | 器材材质、规格 | 主控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引下线与接地网的连接 | 可靠 | ||||||
引下线固定 | 牢固 | ||||||
断接卡设置与连接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其他接地装置安装 | 用作避雷针接地引线的金属简体与接地极的连接 | 两点对称,可靠 | |||||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距离 | 主控 | ≥3m; 当小于3m时, 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 |||||
独立避雷针和避雷线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 | ≥3m;不能满足时,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与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 | 可靠且连成一体 | ||||||
厂、站内避雷线检查 | 档内不应有接头 | ||||||
验收结论: | |||||||
验收单位签字 | |||||||
施工单位 | 年 月 日 | ||||||
监理单位 | 年 月 日 |
4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
4.0.1 本章适用于电气装置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验收。
4.0.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验收应符合表4.0.2 的规定。
表4.0.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
安装位置 | |||||||
工序 | 检 验 项 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质量验收结果 | 单项结论 | ||
等电 位接 地网 接地 装置 安装 | 材料材质、规格 | 铜质材料,截面不小于100mm² | |||||
与土接地网的连接 | 主控 | 采用不小于 50mm²、不少于4根 的铜缆与主接地一点直接连接, 且连接位置远离强电场 | |||||
屏柜下的等电位接地网 | 连成环网,用绝缘子固定 | ||||||
屏柜内等电位接地铜排 | 截面不小于 100mm²,用绝缘子固定 | ||||||
屏柜内等电位接地铜排 与等电位接地网连接 | 铜芯电缆,截面不小于 50mm² | ||||||
电缆屏蔽层接地 | 采用截面不小于4mm²的多股铜线与等电位铜排可靠连接, 接地方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等电位接地钢排的固定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其他 |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地 | 电流回路各绕组一点接地,公用电压回路全站一点接地,接地点位置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控制电缆铠装层 | 直接接地 | ||||||
验收结论: | |||||||
验收单位签字 | |||||||
施工单位 | 年 月 日 | ||||||
监理单位 | 年 月 日 |
5 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安装
5.0.1 本章适用于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的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验收。
5.0.2 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0.2 的规定。
表 5.0.2 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
工程编号: 表号:
安装位置 | |||||||
工序 | 检验项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质量验收结果 | 单项结论 | ||
防雷 电感应 接地 | 露天贮罐接地装置 | 有独立避雷针保护 | 闭合成环, 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 ||||
无独立避雷针保护 | 闭合成环, 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 ||||||
接地点数 | 不少于2处 | ||||||
接地点间距 | ≤30m | ||||||
架空管道接地 | 每隔20m~25m接地1处, 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 ||||||
贮罐的呼吸阀、 热工测量装置的接地 | 与相应贮罐的接地装置连接可靠 | ||||||
阀门、法兰、弯头等管道连接处的接地 | 可靠、电气导通良好 | ||||||
防静电接地 | 铁轨、管道及金属桥台的接地 | 主控 | 其始端、末端、分支处, 以及每隔50m处均应可靠接地 | ||||
净距小于100mm的平行或交叉的管道接地 | 每隔20m用金属线可靠跨接 | ||||||
阀门、法兰、弯头等管道连接处的接地 | 用截面不小于 50mm²的导体可靠跨接 | ||||||
浮动式贮罐顶部的接地 | 不少于2处与罐体相连, 可挠的跨接线截面不小于25mm² | ||||||
所有管、阀与罐体之间的接地 | 电气连接可靠,导通良好 | ||||||
验收结论: | |||||||
验收单位签字 | |||||||
施工单位 | 年 月 日 | ||||||
监理单位 | 年 月 日 |
6 记 录 与 签 证
6.0.1 本章适用于接地装置隐蔽前的检查的记录与签证。
6.0.2 本条适用于屋外接地装置隐蔽前检查签证应符合表6.0.2的规定。
表6.0.2 (分部工程名称)屋外接地装置隐蔽前检查签证
工程编号: 表号:
检查范围 | |||||
检查项目 | 检查结果 | 备注 | |||
接地沟深度 (m) | |||||
水平接地极材质、规格 | |||||
垂直接地极材质、规格 | |||||
接地装置连接方法 | |||||
接地极搭接长度 | |||||
接地极焊接面数 | |||||
水平与垂直接地极连接方法 | |||||
焊接处的防腐措施 | |||||
接地装置顶面距地面高度 (m) | |||||
沟内有无石块、建筑垃圾 | |||||
接地装置布置图应有份数 | 实有份数 | ||||
检查结论: (经检查,上列屋外接地装置隐蔽前检查项目、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规定,可以隐蔽,但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及建筑垃圾,回填后分层夯实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验收单位签字 | |||||
施工单位 | 年 月 日 | ||||
监理单位 | 年 月 日 |
6.0.3 避雷针及接地引下线检查签证应符合表6.0.3的规定。
表 6.0.3 (分部工程名称)避雷针及接地引下线检查签证
工程编号: 表号:
接闪器安装高度(m) | 接闪器材质 | 避雷针长度 (m) | ||||
引下线材质规格(mm) | 引下线根数 | 引下线固定点最大距离(m) | ||||
水平接地极材质规格(mm) | 垂直接地极材质规格(mm) | 引下线搭线最小长度(mm) | ||||
检查项目 | 检查结果 | 备注 | ||||
避雷针与引下线连接方式 | ||||||
接地沟深度 (m) | ||||||
接地装置连接方法 | ||||||
接地极搭接长度 (mm) | ||||||
接地极焊接面数 | ||||||
水平与垂直接地极连接方法 | ||||||
焊接处的防腐措施 | ||||||
接地装置顶面距地面高度 (m) | ||||||
沟内有无石块、建筑垃圾 | ||||||
接地装置与道路的距离 (m) | ||||||
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的距离 (m) | ||||||
隐蔽前检查结论: (经检查,上列接地装置隐蔽前检查项目,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规定,可以隐蔽,但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及建筑垃圾,回填后分层夯实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验收单位签字 | ||||||
施工单位 | 年 月 日 | |||||
监理单位 | 年 月 日 |
6.0.4 接地电阻测试签证应符合表6.0.4的规定。
表 6.0.4 接地电阻测试签证
工程编号: 表号:
测试范围 | 测试日期 | |||
天气情况 | 环境温度(℃) | |||
测试方案及过程简述: | ||||
接地电阻实测值 (Ω) | 接地电阻设计值 (Ω) | |||
测试人员资格检查情况 | ||||
检测用设备、仪器检查情况 | ||||
施工记录资料检查情况 | ||||
附件: 接地电阻测试报告,接地导通测试报告 | ||||
验收结论: [经检查验收:××核地网接地电阻测试记录及报告(接地电阻测试、接地导通测试)真实、齐全,所测区域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规定,接地导通合格]
6 | ||||
验收单位签字 | ||||
施工单位 | 年 月 日 | |||
监理单位 | 年 月 日 |